外媒質疑中國是否已擁有過多的城市
中國計劃在未來10年讓大量人口實現城市化。但中國是否已擁有過多的城市?
首先來看《華爾街日報》報道:店主柏玉泉(音)是為數不多被吸引到鐵嶺新城的企業主之一,“這里沒一個人。我很快會停業……”《紐約時報》報道,原本只有200戶村民的陜西七堰村變身為新城鎮,有了可容納6000居民的住宅樓。但缺乏就業崗位意味著當地人因付不起電費圍著露天篝火取暖。鐵嶺和七堰村連同眾所周知的鄂爾多斯現象難道只是極端例子?中國的“建設為先”并非總是錯的。10年前上海新浦東商業區曾空曠無人,后來卻成為中國成功的象征。但是否浦東是例外,鄂爾多斯則是常態——至少在中國眾多中小城市中更普遍?很難獲得相關堅實數據,但《華爾街日報》稱,“先建以待增長”的戰略已導致中國遍布類似于鐵嶺新城的空曠郊區和鬼城。
由于大多數外來人員都在進入70個大都市,業內人士質疑中國是否需要更多城市。大城市吸引人,因為擁有更多就業及教育機會和醫療資源。其他610個城市即使已存在但沒吸引力。一些中小城市一直在經歷人口凈流出,正面臨問題甚至無法存活。
中國的許多公寓樓銷售是強制行為,因為村民土地被侵占或房屋被拆,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在許多此類城鎮中,“城市化”意味著什么。若人們不能在當地就業,它就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城市化”。
某知名房產開發商認為,一些地方政府或將面臨為城市化埋單的強大壓力。例如北京,假設每年進京人口70萬,為此市政府用于與城市化相關的支出將額外增加770億元,相當于每年出售土地收入的兩倍或稅收增加25%,“這已完全超出當地政府的承受能力。”沒人想讓這么一大群農村移民與其為鄰并享受同樣的文明空間。這是利益的沖突。很多城市精英們打心里反對,他們有足夠能力影響決策。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