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
我國近期出現的大范圍霧霾天氣引起各界廣泛關注。與之可類比的是,發達國家在20世紀中期也曾集中爆發重大大氣污染事件。在此推動下,發達國家對大氣污染進行了持續防治,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本報告總結美、英、日三國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為我國防治當前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提供借鑒。
通過立法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的主體、標準和措施
——制定完善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律體系
英國早在19世紀就制定了阿爾卡利法和公共衛生倫敦 法,并于1956年頒布了專門針對大氣污染的《清潔空氣法》并經多次修訂 ,其后相繼制定和修訂了《工廠法》、《工作場所健康和安全法》、《控制公害法》、《公共衛生法》、《放射性物質法》、《汽車使用條例》、《環境保護法》等,構成了完善的大氣防治法律體系。
美國于1955年頒布了《空氣污染控制法》,并于1963年制定了《清潔空氣法》1970年、1977年和1990年均有重要修訂 ,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據。同期還制定了《機動車空氣污染控制法》、《國家環境政策法》、《能源供應與環境協調法》及一系列修正案等。
日本于20世紀50年代頒布了《煙塵限制法》、《公害對策基本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減少汽車氮氧化物總排放量的特殊措施法》、《環境基本法》等大氣污染治理的綜合性法律體系。
上述三國的主要地區和城市大多基于國家法規甚至先于國家立法 制定了更嚴格的地方性法規條例體系。
——明確各級政府大氣污染防治的權責
美國1970年修訂的《清潔空氣法》明確了聯邦負責制定全國空氣質量標準,州負責制定本州達標方法與時間表,地方負責具體實行并針對本地特殊情況對此進行補充的大氣污染防治三級管理體制。聯邦政府專設環保局進行管理,并成立空氣質量顧問委員會為總統提供決策服務。1990年修訂后進一步明確了聯邦政府在管理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控制酸雨、固定污染源操作許可證、保護平流層臭氧等方面的權責,并要求所有重要工程項目必須遞交環境影響報告。環保局可采用收緊發放新排放源許可證,終止聯邦政府公路建設撥款等多種手段,制裁未按時提交空氣質量管理計劃、計劃被否決或執行不達標的州。
英國《環境保護法》和《國家空氣質量戰略》提出中央政府制定統一的國家空氣質量戰略,但市郡政府有權在無法達到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區域申請成立空氣質量管理區,并制定遠期空氣質量行動計劃以達到國家標準;國家環境局綜合控制大型、危險的工業設施,地方政府監管小型、危險程度低的工業設施;國家成立空氣污染健康影響委員會,評估各空氣污染區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劃定大氣污染控制區域,實行區域國家 聯動
大氣污染具有區域性特征,因此各國均采用區域控制的辦法。1967年美國《空氣質量法》劃定了空氣質量控制區以協調各州間的大氣污染問題。1976年加州率先建立了控制區域空氣污染的政府實體“南海岸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區”,并賦予其立法、執法、監督、處罰的權利,通過制訂并推行空氣質量管理計劃、排污許可、檢查、監測、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等方式實觀減排目標。1990年,緬因州、弗吉尼亞州與哥倫比亞特區聯合成立了“臭氧傳輸協會”,并于2003年開始執行覆蓋了美國和加拿大東部各州省 的氮氧化物減排實施計劃。目前,美國環保局將全美劃分為十個跨州管理區域,各區域辦公室針對污染問題與各州合作。
英國、日本的大氣控制區范圍較小,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更加靈活。英國1956年《清潔空氣法》中設立的控煙區為城市內部區域;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中設置空氣質量管理區也局限于市郡層面,截至2009年12月共有234個地方政府申請設立空氣質量管理區,占地方當局總數的58%。2008年倫敦區內設立“低排放區”,設定污染物排放限值,從管制時間、覆蓋地域、管制對象、運作流程、排放標準與進度安排、收費金額、付費方式、處罰規定、應對措施等方面明確了低排放區的政策要求。
日本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中也確立了大氣污染嚴重區域制度,對該區域實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制定并適時修訂大氣污染物的種類和排放標準
1968年英國修訂的《清潔空氣法》確定了煙塵濃度的“林格曼黑度”,規定在控煙區內嚴禁排放高于“林格曼二度”的黑煙;其后又制定了國家大氣排放物目錄以評估污染源排放量。1995年,通過政府和行業代表的共同協商,明確了78個行業的主要污染物標準。2012年起,英國開始實行新的空氣質量指數評價體系,明確規定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顆粒物PM2.5、PM10 、鉛等12項污染物的上限值或目標值。
美國則根據污染物構成變化和實際情況,在1990年修訂《清潔空氣法》時將原來的六個標準大氣污染物調整為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鉛以及顆粒物PM ,并明確了新的標準。
——多種形式保障大氣污染防治的資金來源
美國大氣污染防治經費數額巨大且十分多元。據環保局估算,美國20世紀90年代在空氣污染控制領域的支出在每年310億美元到370億美元之間,而2003年環保局全年的工作經費才76.16億美元,主要經費來源包括排污收費、排污權交易和燃油稅費等。
英國、日本也十分注重政府投入的引領作用。英國1956年的《清潔空氣法》就明確在控煙區內改裝爐灶的費用,30%自理,30%由地方政府解決,40%由國家補助。2009年英國政府又投入近1億英鎊設立綠色公交基金,鼓勵公交車采用低排放技術。日本環境保護的資金來源,除政府直接補貼外,還包括排污收費、環保稅收、環境基金等;并以補貼和低息貸款的方式促進中小企業和家庭節能,以政策補貼和稅收優惠鼓勵節能汽車,如低公害汽車的機動車稅優惠和停車費減免、天然氣公交汽車購買資金補貼、天然氣加油站建設費補貼等。
日本還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受害人補償制度。1969年《公害受害者救濟特別措置法》明確以政府出資與企業自愿捐助的方式對大氣污染受害患者支付醫療補助費;1973年《公害健康損害補償法》進一步明確了向污染企業強制征收污染費以補償污染受害患者。
199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修正案》正式提出了排放量交易制度,對于美國污染物減排尤其是二氧化硫與鉛 產生了重大的積極效果。此后,發達國家均開始嘗試通過排放權交易制度促進市場對大氣污染的調節。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倫敦如何從霧都變成花園城市
19世紀末期,倫敦每年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這樣的“霧日”,冬日破曉嗆人的黃霧成為倫敦的標志性景觀。毒霧橫行,在全世界主要的發達工業國歷史上大都曾經經歷過,最典型的莫過于60年前的倫敦大霧,倫敦人民的戰霧記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詳細】
億萬河南人的匠心 只為綠水青山
近年來,河南省一直致力于富強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麗河南的建設。而美麗河南的建設,首先要有干凈清潔的空氣,要有藍天、白云,要有青山、綠水【詳細】
深改組1000天:綠水青山帶笑顏 綠色發展謀新篇
1000天來,中央深改組共召開了27次會議,審議了162份重要文件,其中有12個文件涉及環境治理,每一項舉措都著眼于守護“青山綠水”。【詳細】
經驗:發達國家如何建設“海綿城市”
隨著連日來的暴雨侵襲,許多城市陸續開啟了“看海”模式,不少市民呼吁需積極改造、完善城市排水系統。與此同時,為根治城市積水和內澇問題,替代傳統“快排模式”的“海綿城市”建設也被寄予厚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