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香山》 記錄三山五園歷史人文景觀
“2013年是‘文化香山’建設的關鍵之年。為了在香山文化論壇的基礎上,增加“文化香山”的實物載體,我們街道(北京香山街道)於本年度的第二季度出版了第一期《文化香山》期刊,地區群眾、干部都爭相傳閱,并踴躍投稿。”在海淀區香山街道辦事處7月12日召開的文化香山研討會上,街道公共事業管理科主要負責人介紹到。
位於海淀西部的香山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人文積淀深厚,在文化建設方面具有其他地區難以比擬的獨特優勢,特別是皇家文化、紅樓文化、八旗文化、寺廟文化、紅色文化等都獨具特色,是“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更是北京作為八百年帝都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是五千年文明積累的重要載體。這些為香山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文化資源支持和基礎條件支撐。
自2008年以來,香山街道主持創建了香山文化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五屆,先后編輯出版了《紅色香山》、《香山寺廟與旗營》、《香山山水園林與建筑》、《香山名人足跡與墓園》等五套書籍。論壇成為凸顯海淀西山文化的精品力作,也有力地促進了文化惠民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香山文化的品牌。
《文化香山》刊物,相比香山文化論壇文集,有出版周期短、內容靈活、體裁豐富等優勢,是一種更加靈活、高效的香山文化傳播載體,凡與香山文化、人文歷史、名人典故等相關的學術論文、散文、詩歌、圖片作品等,均可在該刊物上發表?!段幕闵健钒l行后,將成為靈動、多彩的文化小品項目,與香山文化論壇的學術文集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成為香山文化傳播的另一重要載體。
《文化香山》是一本綜合性雜志?,F為季刊,今后將視情況再確定出版頻率。隨著雜志的成熟和“文化香山”網站的建立,考慮增加電子刊。初步定為50-80頁,16開,內頁輕型紙,封面200克銅版紙。增加彩色插頁。
《文化香山》主要用於服務社區居民、地區單位干部群眾、駐區部隊干部戰士;熱愛香山文化的社會人士,文化研究者﹔香山游人﹔兄弟街鎮的文化事業負責人等。
刊發文章主要是原創、文藝、休閑、活潑;博采眾長、百花齊放??镒非髮ο闵轿幕亩喾矫婷枋龊投嘈问秸故?,在符合基本刊物規范的基礎上,不刻意追求內容的學術性,給作者一個相對靈活的發布平臺,亦歡迎在相鄰期或者同一期上對同一內容有不同的見解,以體現“文化香山”和刊物本身的“雙百”方針??镒非髢热莸脑瓌撔院妥匀恍?,將充分尊重作者的主觀意見和看法,不刻意強調刊物內部的系統性和自洽性,給作者和刊物充分的空間發揮自身的特長。
每期刊物的卷首語:有領導對當前國家文化政策和事件的解讀,以及文化人士的關於香山文化的感言。
歷史香山是本刊物的重頭戲:以介紹香山歷史文化為主。主要向香山文化論壇作者約稿,分為六個分版塊:村落往談:介紹香山地區的古村落。包括村落起源、沿革、風俗、景觀、人物等﹔廟宇傳說:介紹香山地區的寺廟、廟宇。除現存廟宇外,努力發掘研究已經消失了的廟宇,探尋其始建、消失的歷史、主要建筑、宗教文化等﹔傳說故事:從非物質遺產的角度,搜集整理流傳於香山一帶的民間故事、人文掌故,包括神話故事、名人傳奇、風物傳說等﹔旗營鉤沉:介紹與清代銳健營有關的歷史、文化、民俗、建筑(遺跡)、景觀、人物等,探尋滿族文化在香山地區的傳承﹔口述歷史:由久居香山地區的老人口述關於香山歷史文化并記錄﹔香山論談:從學術角度考證香山歷史、文化、人文,對香山文化進行論述、研究、探討。
風俗文化:介紹香山地區的民風、民俗。園林史話:以介紹古典園林為主,包括園林歷史、嚴格、主要景觀、文物考證等。從歷史考證的角度發掘、整理﹔墓園尋蹤:介紹香山一帶的名人墓園、墳塚,包括建筑風格、現存遺跡、人物趣事等﹔紅色記憶:多角度介紹香山地區近代革命史、歷史遺跡、歷史人物扽。特別是與重大歷史事件有關的內容﹔名人足跡:介紹歷代名人在香山一帶的足跡。包括歷代帝王、文人、歷史人物的趣聞軼事,重點關注歷史人物在香山活動的考證﹔地名掌故:介紹香山地區的老地名奇跡文化,包括歷史沿革以及與之有關的趣聞軼事﹔風物趣談:介紹香山風物,如山川、動植物等;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清代皇家園林“三山五園”的文化價值
三山五園是清代皇家園林的集大成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北京城市發展史上、中國園林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在世界建筑史、園林史和城市發展史上,也有深遠影響,被譽為【詳細】
設計理論 | 十招看破中國古典園林構圖法
研究中式古典園林的目的有二:【詳細】
北林大學生團隊復原三山五園盛景
一幅仿古地圖上,連綿起伏的西山秀美多姿,水系縱橫交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和暢春園等三山五園,以及寺院、村莊、兵營如繁星般點綴其間,這是經過復原的《三山五園盛世圖景》,而它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