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與生態文明時代的新型文化現象和文化產業
2013-07-02 09:18:11 來源:國家林業局網站 瀏覽次數:
三、智慧博物館
(一)智慧博物館的興起
智慧博物館是感知智慧與數字博物館的結合,能夠提供無人值守的智慧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發展智慧博物館可以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把博物館事業提升到新層次。
智慧博物館重視更透徹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隨時隨地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或流程,傳遞博物館物質元素之間的狀態變化,并促發系統適應性的改變;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聯互通,消滅信息孤島,使人與人、人與物之間形成系統化的協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運作體系,在數據基礎和協同模式的支持下,獲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諸實踐,進而創造新的價值。這種智慧化的博物館模式,將傳統實體博物館和虛擬博物館相融合,推進博物館進入精細化的運作。
(二)信息技術支撐智慧博物館的構建
通過物聯網、互聯網把大量信息匯集起來,把虛擬博物館深入到家庭電視屏幕、手機屏幕中,成為大眾隨時可以汲取知識營養的水泵站,并滿足觀眾個性化的觀察需求。在實體博物館內部,綜合運用各種硬件設備,如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電子門票、導引觀眾和檢索信息的電子觸摸屏、配合展覽說明的數字播放和投影、可供點播講解的手持PDA、可以自助查詢服務的電子閱覽終端、可以人機交互包括非接觸式交互的展示平臺、數字特效影院、互聯網上的展示和數字文化產品,實現觀眾在虛擬博物館和實體博物館之間的自由穿梭。
綜合運用物品上的智慧標簽和無線傳輸網絡,通過后臺定位管理系統的可視化管理界面向管理人員展示文物的位置和相關信息,實現管理人員實時對藏品當前信息的獲取和監控,必要時對藏品非授權的移動進行報警。同時,在館內必要裝置安裝固定的電標簽閱讀器以方便對可移動文物的出入管理。
參觀預約是博物館觀眾服務物聯網應用的敲門磚,即提供博物館門票、活動、導覽租借等服務的線上/線下預約功能,做到客流削峰填谷,參觀人群均勻分布,提高博物館的吸引力和科學管理水平。觀眾預訂成功后,通過短信平臺或電子郵件將預訂成功后生成的二維碼發給用戶和檢票處。用戶在檢票處驗票成功后即可入場參觀。觀眾手持讀寫器,系統主動感應觀眾所在位置,傳送所在展示區之文物的資料,介紹文物的相關信息,讓參觀選擇游覽項目時更有目的性。此外,將觀眾手機與智慧門票綁定,可以提供觀眾對博物館展品對象關注引起的特殊需求,隨時獲取展示導航、隨身向導、展品賞析、隨身微博、紀念品導購、商情資料等個性化服務。
編輯:山水百合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