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一年遷移兩千棵樹
綠化部門移樹都有跟蹤記載,但還有大批樹木被施工單位擅自移走成了一筆糊涂賬
城市建設往往涉及到移樹。近日,記者從市綠化部門了解到,現在市區每年大約要移樹2000棵左右,前幾年則是5000棵,最多的一年移了一萬多棵。只有綠化部門介入移植時會為樹木做“家譜”,去了哪里、生長如何都有跟蹤記載;但還有許多樹被施工單位擅自移掉了,成活情況怎樣、移植時死了多少等情況,都是一筆糊涂賬。
根據綠化管理條例,移植樹木要經過綠化部門的審批。由于有綠化部門介入移植,樹移去了哪里、規格、品種等都有跟蹤記載,成活率也相對高。人民中路修建地鐵時移走的法國梧桐,有10棵左右移到金匱橋北的匝道里,一部分在金城橋以南運河西路的綠化帶里,還有一部分在綠化公司的苗圃里,基本上都保留了下來。
江南大學東大門橋下面的二三十棵香樟,則是從金城路移來的。現在還能說起的這些都是有“家譜”的,但在前幾年快速建設時期,一些施工單位擅自將大批的樹木移來移去,現在到了哪里、成活情況怎樣,已成了一筆糊涂賬。
移樹不是僅僅將樹挖走那么簡單,而是一項“昂貴”的工程。即使是在正常季節移樹,也會有樹木死亡,現在由于工程建設原因,很多都是反季節移植,樹木的死亡率更高,尤其是落葉樹,夏天移植的話死亡率很高。
為了確保成活率,移樹和后續的養護費用,一棵少則要花費幾萬元,多則二三十萬元。綠化部門人士介紹,恒隆廣場修建時將兩棵古樹移到了解放南路,雖然成活了下來,但代價也很高,平均一棵花了20多萬元。即使是普通的大樹,要移植一次花費也不低。
一位老園林人對于頻繁移樹感到很心痛。他說,一般樹冠的投影下不宜動土,移植時以樹干為原點,周圍15米以內的土不可以挖動,這樣才能保證樹木移植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能夠適應環境、逐漸恢復元氣。
可現在的行道樹不可能挖出太大的土球,一是道路下面有管線、挖不深,另外周圍的道路也不允許一下挖走那么大的面積。“樹木也是有生命的,需要得到人的尊重。挖樹時把根都破壞了,它還怎么活下去?”他說,人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而樹木可能幾百年也不會死,現在這些大樹都是祖上留給我們的遺產,應該受到后人的尊重。
如果城市建設需要移樹,應由專家共同論證,最好還能組成市民評審團,聽取民意。總的來說,還是希望大樹老樹能夠在原地“延年益壽”。
《無錫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規定
第十六條城市中的樹木,不論其所有權歸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伐、截干。確需移伐、截干的,必須經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同意。
第二十條經批準砍伐樹木的建設單位,應當按“伐一栽三”的原則予以補植并確保成活。自行補植有困難的,可以委托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專業綠化養護單位進行補植,所需費用由委托方承擔。
第二十五條(二)擅自移伐、截干樹木或者雖經批準砍伐但未按照規定補植的,處以損失費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
鏈接>>>
曬一曬這些“路讓樹”的典型
■太湖大道修建時,金塘橋附近兩棵百年銀杏在規劃的道路中間,經園林部門強烈要求,建設方將道路規劃做了改動,使這兩棵古銀杏劃到了道路綠地里。
■南京因為修建地鐵要移樹,引發大部分市民的反對,最終南京市政府接受了市民關于“拯救梧桐樹”的提議,優化地鐵規劃方案,將這些梧桐樹保留了下來。
■深圳修建地鐵9號線時,為了減少樹木遷移數量,優化施工方案,使全線需遷移的樹木量減少了6000多棵。
■武漢臨江大道改造時,耗時一年半對方案進行了5次修改,保住了4萬棵大樹,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穿林而過,蜿蜒在林中遠遠看去就像花園中的小徑。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