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區濱江路南側有一道防洪江堤,去年剛進行了綠化,近日長勢良好的背水坡綠化帶,被鏟得只剩下黃土。對此,相關部門解釋:這里前后實施有兩項工程,兩個規劃有重復部分,為了完成后一計劃,只得把之前的綠化推掉,更換成“檔次更高”的綠化植物(5月13日《人民日報》)。
種植僅一年的綠化植物如今被鏟得只剩黃土,這樣的朝“栽”夕“鏟”逃不掉公眾的質疑。好端端的綠化帶緣何被鏟?相關部門給出的解釋是,“規劃有重復”、“換成 檔次更高 的綠化植物”。但顯然,這樣的理由無法讓人信服。
其一,按照《城市綠化管理條例》規定,政府應當組織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等共同編制城市綠化規劃,并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從朝“栽”夕“鏟”的做法可以看出,南京綠化部門并未進行整體規劃,一栽一鏟是拍腦袋決策留下的“后遺癥”。
其二,栽種檔次更高的綠化植物也不是鏟掉先前綠化成果的借口。在相關人員口中,一年前只是“適當做了一點綠化”,但這樣的“一點”卻花費了七八十萬元。如今這七八十萬元打了水漂,檔次再高的植被也彌補不了白白浪費掉的財政損失,甚至會加重財政負擔。
近年來,城市綠化“瞎折騰”、搞重復建設的新聞不絕于耳。不久前有媒體報道,鄭州拔白蠟樹換種銀杏樹,同樣美其名曰“提升城市檔次”。為何城市綠化部門喜歡這樣翻來覆去地“費二遍事”?首先是規劃決策不科學,諸多綠化工程的行政決策缺乏民主規劃和科學論證,經常按領導的喜好更換植被樹木、修整園林,權力美學成為決定綠化建設的重要依據。其次,個別綠化項目存在利益問題。大干快上搞項目在很多人眼里是撈政績的捷徑,在視覺上,高檔植被、高級綠化能為綠化管理部門臉上貼金。而且,大量的招投標項目還給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勞民傷財的背后是“要想富上項目”的利益思維在作祟。
為此,遏制城市綠化“瞎折騰”,從根本上得把好財政關,地方人大要管好錢袋子,防止不科學、不合理的規劃項目占用財政資金。同時要提高城市綠化項目的科學性、民主性,防止拍腦袋決策,要吸納民意,城市建設為人民,人民的意見在城市綠化中不能缺位。另外,執法部門要加大對城市綠化過程中違規問題的懲處,對重復綠化中的權力尋租問題抓住一起、處理一起。唯有如此,才能解決城市綠化中的“瞎折騰”,避免綠化工程勞民傷財。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