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城市綠化打破千篇一律,講究綠化創意。近日,歷下園林部門在旅游路栽種了2000多棵“癢癢樹”,大大豐富了省城行道樹的樹種。據了解,隨著綠化樹種的變化,省城綠化格局也在發展。
毛白楊變少:省城綠化樹種日趨多樣
反觀濟南城市綠化的歷史,毛白楊曾是道路綠化的主力軍。“毛白楊具有速生和枝葉茂密等優點,城市規劃早期多用于行道樹,在遮陽和綠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濟南城市園林綠化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據濟南市園林部門2000年的統計,毛白楊一度占到省城行道樹的一半,隨著經十路、經一路、濟濼路和花園路等道路的改造,毛白楊數量銳減,今年山師北街的毛白楊也被法國梧桐取代。“毛白楊在春天容易飄絮,不僅污染環境,也有可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取而代之可以間接解決其他問題。”濟南市園林科研所科研技術室副主任劉毓說。
記者走訪發現,濼源大街兩側主要栽種的是白蠟,舜耕路種的是國槐,歷山路主要栽種法桐,省城綠化的花樣越來越多。在濟南城市園林綠化局公布的《濟南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10年—2020年)》公示方案中,雪松、柳樹、絨毛白蠟、國槐、法桐、紫薇等樹種為濟南市園林綠化的基調樹種。
柳樹難尋見:國槐成第二市樹候選
濟南是泉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句令人向往,柳樹是省城的市樹。“要是沒人介紹我還真看不出來,濟南街頭的柳樹太少了。”周末來省城游玩的市民王先生說。
記者走訪發現,雖然“貴為”市樹,可市區很少能見到柳樹的“倩影”。
濟南市城市園林綠化局綠化指導處相關負責人說,荷花和柳樹都是喜水的植物,以前濟南城市面積小,生態環境適宜柳樹、荷花的生長。隨著城區面積的增加,市區河道大都三季無水,不能滿足柳樹、荷花的生長需求。“另外,柳樹的枝條下垂,而且抗病性弱,都影響了大規模種植。”歷下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據市園林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雖然柳樹、荷花存在局限,但老濟南的傳統決定了其他植物又無法替代它們,借鑒外地做法,設立第二市花、市樹的設想就被提了出來。據介紹,國槐成為第二市樹的候選,而第二市花的候選為花期近百天的紫薇。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