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坐落在深圳梧桐山腳下的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內,近千種蘭花競相開放,散發出淡淡的醉人幽香。這里有150萬株各類蘭科植物,是我國保存蘭花原生種類最多的地方,被譽為“中國蘭谷”。
存活著一百多萬株的蘭花世界是什么樣子?這么多蘭科植物如何培育和保護?它們有什么價值?記者近日深入到中心采訪,試圖揭開“中國蘭谷”的神秘面紗。
我國最大的蘭科植物資源庫
記者來到“中國蘭谷”大門口,就看見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火焰蘭正挺著身子,沿著墻壁奮力地向上攀爬。墻沿上,一朵朵金黃色的鼓槌石斛,沐浴在春風里正含笑綻放。步入“谷內”,但見水霧繚繞,花樹相纏,空氣中彌漫著陣陣蘭花的清香。蘭科中心工程師李利強笑著對記者說:“你們來的正好,這幾天是開花的旺季,有幾十種蘭花都開了。”
李利強告訴記者,蘭科植物是世界性的瀕危物種,也是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物種的重中之重,在我國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的1400多種瀕危物種中,蘭科植物占1300多種。其中,兜蘭屬植物與我國國寶大熊貓同列為一級重點保護,故有“植物大熊貓”之稱,其他的蘭科植物全部被列入一級和二級保護對象。
也正是由于這些奇花異草的稀缺和珍貴,使它長期以來成為不法商人非法貿易和走私出口的重點,濫采亂挖現象相當普遍,蘭花賴以生長的自然環境也進一步惡化,我國蘭科植物種群數量正在直線減少,眾多珍稀種類頻遭劫難而陷入極度瀕危和滅絕的境地,對蘭科植物進行重點保護已迫在眉睫。
“中國蘭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2005年,國家林業局在深圳成立“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次年9月“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掛牌。經過6年多努力,目前中心保護地面積由當初200畝增至800畝,共收集瀕危蘭科植物物種達900余種、130多個屬,比成立之初增加了500多種。這些種均為中國原生種,占我國目前已知1300多種的70%,成為國內保護瀕危蘭科植物物種最多的基地。
跋山涉水收集蘭科新物種
在李利強的引導下,穿過一片茂密的水杉林,記者進入種質保護區。目前,世界已知的90多種兜蘭都能在這里找到,特別是國際一級瀕危物種兜蘭屬植物已基本收齊。
“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也是目前國內外保存中國蘭科植物標本最多的標本館,共收有標本近5000份,活體標本超過150萬個個體(株),DNA樣本50000多份。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HughPritchard教授考察后曾稱贊說,這里存活的蘭花的多樣性和規模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深圳為世界蘭花物種保護研究作出了樣本和表率。
為了全面摸清我國蘭科植物物種資源的分布,蘭科中心專門成立了全國唯一一支專業蘭科野外考察隊。每年赴全國各地的深山密林中,發現收集蘭科新物種。幾年前,蘭科中心組織德國、瑞士等國蘭花研究人員20多人,對我國四川高山蘭科植物華西杓蘭進行野外考察。考察組在一處陡坡上發現了僅存3株的華西杓蘭新變種,這是世界上目前有資料記載僅有存活的3株。
幾年下來,蘭科中心共發現蘭科1個新亞族、5個新屬、2個中國新分布屬,80多個新分類群,總計記錄中國蘭屬植物達49種,比1999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增加了20種。這些發現在世界蘭科植物界和植物學界引起一次又一次的強烈反響。
瀕危物種保護利用引起國際關注
在蘭科中心新建成的3個面積達二萬多平方米的智能溫室里,記者見到整齊擺放了成千上萬盆鐵皮石斛幼苗。按動按杻,自動噴淋系統就會噴出水霧。隨著溫度升高,空調開啟水墻進行自動降溫。“這些溫室極大地提高了種質資源保護培育能力。”李利強告訴記者,很多蘭科植物是重要的藥用植物,有著重要研究開發利用價值。
在保護利用的同時,蘭科中心對蘭科植物瀕危機制的研究也迅速揚名國際。2006年,蘭科中心的《一個蘭花的自花授精策略》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繁衍系統與生物進化模式,在生命科學及進化生物學上具有深遠意義。這一重大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科技期刊《自然》雜志上,實現了深圳市在該雜志發表科研成果零的突破,同時被《大英百科全書》認定為全世界六項重大突破之一,該成果被世界動植物界認定為推進了達爾文的研究。
此外,《長瓣杓蘭種群數量動態與生殖行為的相關性》《疣花三角蘭的生殖策略》等三項科研成果,被《自然》雜志選為優秀成果,并在《自然中國》雜志上進行重點推介。蘭科中心還出版了《中國兜蘭屬植物》等10部研究專著,出版蘭科專著數量為全國之最。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