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理樟”生病了,村民路過時總會瞧瞧
瀏陽市金剛鎮李畋社區船形組,一條窄窄的小溪流過,小溪兩邊,兩棵古樟相對而立。在距溪流水面約4米的上空,兩樹枝條連成一體,相互環繞。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它們為“連理樟”。只是,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東邊的那棵樟樹有近三分之一的樹冠已經沒有綠葉。“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兩棵樹有著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社區居民李建章說,可惜這棵樹現在生命堪憂了。
古樟本為見證愛情而栽
聽說記者來采訪連理樟,40來歲的當地居民劉法乾欣然領著記者前往,一路介紹起這兩棵樹的故事來。他是聽父輩講關于連理樟的故事長大的:400多年前,這里有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隔河而住。因不滿家庭阻撓,他們在小河岸邊各植一棵小樟樹,并將它們的枝條捆在一起,以表永不分離的決心。久而久之,樟樹的枝條就結為連理。每隔數日,這對男女便在此相會,所以,這兩株古樟也叫“隔河相會”。
劉法乾說,這里的居民沒事都喜歡到樹下逛逛,“連理樟已成為這里的一個標志。”小張是從江西到瀏陽金剛鎮來工作的。“上班第一天,就有同事邀我去看連理樟。”他說,“當時看了后很震驚,覺得愛情就應該像它們那樣,相互依靠,走到最后。”小張找到女朋友后,還特意帶她去看了連理樟,并許下“白頭偕老”的心愿。
林業站已對病樹輸液
當地村民介紹,東邊那棵古樟是去年9月開始生病的。記者在現場看到,樹身上,還系著多根紅繩。“這都是青年男女們系上的。”附近居民張子炎說。
金剛鎮林業站的工作人員發覺古樟的病情后,請了專家為古樟“把脈”,并根據專家的建議,給古樟打起了“吊針”,為古樟增加營養,現在已花費近萬元醫療費。
只是,專家在仔細查看古樟后認為,古樟的病根還在于溪水不斷沖刷古樟的根部。雖然通過輸液可為樹根補充營養,但要完全治好古樟還需修改河道。“因為樹根在水中浸了太長時間,部分已經腐爛。”專家稱。
經過輸液后,今年春天,生病的古樟有些枝干上已經長出了些許綠葉。金鋼鎮林業站的工作人員魏加紅說,如果修改河道,一是工程量太大,二是有可能影響下面農田的灌溉。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