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陜北高原大綠化工程建設規劃(2012-2020)通過專家評審。圍繞“百姓富、生態美”這一主線,結合陜北高原生態環境實際,在保護好現有森林植被基礎上,我省將在陜北對三條長廊、四條河流、五個基地以及二十個環城景觀林等進行重點建設,并將成為建設“美麗陜西”的重要舉措。
評審會專家認為,陜北高原大綠化工程建設規劃(2012-2020),符合陜西省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和林業生態美建設實施方案,是對陜西林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的深化、細化,對于加快陜北生態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實現興林富民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規劃建設期限為9年,分為兩個階段建設。第一階段為2014年至2015年,第二階段為2016年至2020年。規劃范圍為榆林延安2市25縣區(含省治沙所、延安市風景林場、橋北林業局、橋山林業局、黃龍山林業局)。
建設主要內容為:三條長廊綠化,以青銀高速、包茂高速和蘭青高速兩側寬幅景觀型防護林帶為骨架,完成50-500米寬景觀型防護林帶建設956.5公里,面積143.5萬畝。四條河流綜合治理。規劃建設窟野河、無定河、延河、洛河兩側為主的河流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000平方公里,治理長度為877.2公里,治理面積131.6萬畝。五個百萬畝人工林基地建設。其中紅棗基地200萬畝,松柏林基地100萬畝,樟子松基地120萬畝,長柄扁桃基地100萬畝,雜果基地200萬畝,新建基地規模達到720萬畝。同時培育以5個產業基地為基礎的5個著名產品品牌和龍頭企業。建設20個環城景觀林,實現城市森林化,城市覆蓋率達到30%以上,鄉鎮、學校、廠礦、單位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多圈多點綠化,規劃在陜北100個鄉鎮(學校、廠礦)、1000個行政村開展綠化美化工作,打造一批綠化示范樣板。六是建設生態文化、林業科技創新支撐體系,以森林城市創建、現代林業示范園、生態博物館、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為抓手,在陜北探索研究生態文化建設。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