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影響熱帶植物物候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了解到,該園博士研究生趙俊斌在導師張一平研究員的指導下研究發現,熱帶植物對氣候變化能夠產生顯著的響應,但變化趨勢與溫帶植物不同。該成果日前在《熱帶生態學雜志》發表。
物候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長中,隨著氣候的季節性變化而發生萌芽、抽枝、展葉、開花、結果及落葉、休眠等規律性變化的現象。據張一平介紹,熱帶地區的植物物候除受到氣溫影響之外,還受到降雨、日照等多種環境因子的影響,其特征相對于溫帶植物物候更加復雜多變。雖然近年來熱帶植物物候備受關注,但由于缺乏長期物候資料,學界對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尚不清楚。
“為此,我們利用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和生態站所提供的數據,研究了植物園內熱帶引種植物的物候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趙俊斌說,結果顯示:67%的引種植物在1973~1999年表現出顯著的物候變化趨勢。在霧涼季展葉的植物更容易出現平均1.4天/年的展葉期推遲,這主要與霧涼季最高溫的上升和日照時數的下降有關。由于氣溫的上升,33%植物的生長季出現了平均3.5天/年的顯著延長。根據開花的時間不同,由于雨季顯著下降的日照時數,24%雨季開花的植物出現花期平均2.1天/年縮短的趨勢。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生長季的延長可能對植物生長發育比較有利,但是花期的縮短可能降低傳粉成功率,從而威脅到植物的繁殖;降雨量對西雙版納引種植物物候的直接影響并不大,但氣溫對物候的作用很大程度取決于不同季節的水分條件。
編輯:zhufei
相關閱讀
全球變暖削弱植物“吸碳”能力
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并轉化二氧化碳。不過,一項國際研究顯示,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植物的這種“吸碳”能力受到削弱,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應該考慮到這一因素。【詳細】
我國試點建設氣候適應型城市
發改委和住建部近日發布《關于印發開展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通知》。【詳細】
中美森林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研討會召開
為落實中美第七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的“氣候變化和林業”合作計劃,務實推進兩國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日前,中美森林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和政策研討會在中國林科院熱林中心召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