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內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北京地鐵13號線順義站站廳
據北京市地鐵規劃,“十二五”期間,北京地鐵運營里程可能達到1000公里,計劃到2015年實現“三環、四橫、五縱、七放射”的線網地鐵格局,屆時地鐵擁擠及換乘步行太遠等問題將得到解決。
地鐵已經逐漸成為現代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建設組成部分,地鐵空間是現代城市所特有的構筑與空間,它連接著整個城市的交通,承載著居民日常出行的需要。因此,對地鐵空間進行合理的藝術性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前幾十年時間里只建設了地鐵1號線和2號線,從交通網的構成、力度以及各地鐵站點的特色上都不能與其他國際化大都市相比。近年來,在國家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擴建了多條公共交通線路,將地鐵與輕軌、快軌相結合,整體技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站內空間的設計上,卻鮮有將公共交通站點的地理特色與空間、相關技術設備很好結合的案例。這無疑是北京公共交通設施站內空間設計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作為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室內專業教研室主任,崔東暉深入參與了學院承擔的機場快軌線(T2站、三元橋站、東直門站)、奧運支線(北土城站、奧體中心站、奧林匹克公園站、森林公園站)、大興線及15號線全線站點的站內空間設計工作。在設計的各個階段,他最深的體會就是:公共藝術的形式與載體,被地鐵各種龐雜的功能性要求所束縛,無法很好地發揮各自的藝術特色。“很多藝術品成了填空式的設計。另外,空間的裝修設計也無法很好地表達建筑原體量的風格。”崔東暉說。
日本地鐵站內空間的設計思路:簡約、高效、環保、節能
2010年,崔東暉赴日本調研了其境內主要城市地鐵及軌道交通建筑站內的空間設計情況,并加以匯總。作為設計與建筑的發達強國,日本的地鐵建筑站內空間多年來一直以簡約、高效、環保、節能為主體設計思路。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經濟態勢的回暖,很多地鐵站內空間重新進行了設計與規劃。在主旨不變的前提下,部分重點區域的站點加入了一定數量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隨著技術的發展,體現出多方向的表達形式。崔東暉概括了日本地鐵站內空間的幾個特點:
在設計手法上,空間以簡約、環保為主,手法簡單、系統,但施工節點精致、準確。
在材料上,以B級(或以上)防火建筑材料為主,防火等級雖不及北京,但可使用范圍大大提高;具體空間界面的材料和藝術品緊密結合,很多區域的功能和藝術品渾然一體。
照明系統以強調區域照明和功能性為主,對部分非功能區照明以弱化處理;大面積的導引裝置,為復雜的地鐵系統提供了高效的導引人流的作用。
藝術品是日本地鐵建筑站內空間的重要內容,很多站點,尤其是文物古跡、重點旅游景點周邊,藝術品均得到強化。與我國最為不同的是,除傳統的藝術形式(浮雕、壁畫)外,藝術品和藝術墻的形式多樣,包括純照明裝置、數碼裝置、平面圖形,而且其中很多藝術品與功能性形態(如照明、導視系統、座椅、電話等)緊密結合,這種形式大大提高了民眾的參與意識。
將地鐵站內空間作為整體藝術品來設計
2008~2009年開通的4號線、5號線、10號線1期地鐵的站內空間設計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重視了空間美感,運用了現代材料及裝飾手法,突出時代氣息。“奧運支線和首都機場線的車站更是將室內設計提升到‘空間藝術化’的層面,把軌道建筑站內空間作為整體藝術品進行一體化設計。”崔東暉說,“而對于15號線的站內空間設計,既要保留奧運支線和機場線在設計上的突破,又要考慮到其作為郊區線,對造價有一定限制。這是設計創新道路上一個很大的障礙,所以我們將設計的重點還原到車站功能和使用者對空間的心理感受中去。”
15號線的站內空間設計概念為“古·韻”,即將中國古典建筑的經典元素加以發現、提煉并歸納,再用現代的材料及裝修手法表達出來。設計中選用了斗拱、藻井等古建中比較高挑、挺拔的造型元素。這樣既吸取了國外地鐵站中加強空間高度的優點,也能將中國經典元素融入整體空間,體現出對古建經典的新詮釋。
藻井風格在南法信站得到了極致體現。站廳內頂棚的裝飾部分被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其外形有方形、多邊形或者呈圓形凹面,周圍輔助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作為裝飾;沿途國展站、馬泉營站則使用仿斗拱天花板、方形鏤空窗花延續中式風格;而在崔各莊站,幾乎所有立柱頂端都用小篆字體標注出該站站名,且通過底部散射出的燈光將字體通體打亮。“整條線的裝修設計貫穿全線一景,在主打中國風效果的同時,在材料的選擇及表現上兼顧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材料和方案的創新性探索為地鐵站內添亮色
崔東暉坦言,由于設計的創新性和探索性,矛盾也隨之而來。比如,斗拱和藻井原先都是存在于地上建筑中,室外自然光可以將室內空間和造型打亮。如果將其應用到地下空間環境中,沿用地鐵中傳統的成品照明燈具,勢必會造成空間造型和光效的脫節。“設計期間,我們根據空間造型不斷構思和試驗有針對性的照明方式,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裝飾性燈具在日本地鐵中比較常見,既起到了照明的作用,又能將吊頂造型打亮。如果將它應用在15號線站內的主要空間造型處,就可以將造型和照明有機結合起來,最大化地展現出空間效果。“現在所用的吊燈是我們為15號線量身打造的,燈體造型、顏色和材料都比較符合站內整體的建筑風格,使裝修概念在燈具這一環節得到強化,空間風格更加完整。”
另外,由于國家對地鐵建筑裝修材料有著嚴格的防火等級要求,導致材料選擇范圍小,石材、瓷磚、金屬等長期以來占據著地下交通空間的裝修材料市場。雖然符合國家有關安全方面的規定,但給人感覺過于冰涼,缺乏親和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材料工藝的發展,出現了一種仿木紋金屬材料。雖然是金屬,但其表面噴涂了一層仿木防火漆,視覺上可以以假亂真,防火等級仍然是A1級。“這種材料在日本地鐵中已經廣泛使用,在國內有廠家可以生產,但還沒有應用于地鐵中。我們在15號線1期東段順義站的裝修中,將這一材料應用于站內圓廳的吊頂中,希望可以引導今后地下公共交通空間的親和感設計。”
北京地鐵的起步較晚,雖然這幾年在飛速進步,但還是有很多不足。未來的中國,軌道交通必然是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軌道交通室內空間設計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崔東暉說,希望通過廣大設計師的努力和參與,在以后的地下交通空間設計中,方案和材料的創新性能有進一步的飛躍。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民宿設計:歲月靜好的侘寂之美
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詳細】
成功的景觀設計輕松拯救空間顏值
近年來,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在不斷的提升,對于自然的向往也越來越強烈。【詳細】
這樣的庭院種植空間實用且休閑
花基與坐凳整合一體讓你的庭院不犧牲種植空間【詳細】
讓庭院狹小空間顯得寬敞的12種方法
有一些巧妙的方法可以延展視線,最大限度的擴大空間,讓原本狹小的空間看起來、感覺起來都比實際空間大。以下介紹12種可以將狹窄的空間打造成具有室外娛樂空間、隱藏的儲物空間、放松休息的空間的花園并滿足客戶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