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環保部最新公布的今年1月份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張家口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7.2,在全國第一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中排名第14位,位列我國長江以北38個城市中的第一位。
空氣質量只是張家口生態環境改善的一個方面。作為毗鄰北京的重要生態功能區,近年來,該市把生態環境視作發展的“生命線”,通過實施“綠色加減法”,實現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加法”就是大力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增大環境容量,增強環境承載能力。近年來,該市先后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深入開展了群眾植樹和社會綠化活動,共完成各類林業生態工程1907.55萬畝。僅去年,該市就完成造林125.6萬畝,使該市的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20.4%增加到33.5%,構建起了多層次、網格化的首都綠色生態屏障。去年,該市Ⅰ級天數達到190天,為全省最好水平,榮獲“國家園林城市”殊榮。同時,該市圍繞北京水源地保護建設,投資16.4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在國內率先推行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進管灌、噴灌、微灌等農業節水項目建設,全市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278萬畝。特別是在壩上地區新發展的4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年節水能力達到1650萬立方米,使地下水位由以往年均下降2—5米,轉變為上升趨勢。
“減法”就是大力推進節能減排,以綠色產業強化綠色支撐。該市按照“淘汰一批,升級改造一批,搬遷一批”的總體思路,實施節能工程60項,建成減排工程106項,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95家。依托4大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新型能源、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清潔、綠色產業,兩年來共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142項,其增加值已占到全市生產總值的40%。旅游服務業接待游客量年均增幅達到40%以上。監測數據顯示,去年該市主要流域水質監測斷面功能區達標率達100%,一至三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90%,河流水質處于全省最好水平。市區空氣綜合污染指數同比下降4.6%,PM2.5年均值0.031毫克每立方米,好于國家新公布的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為實現綠色崛起,該市把環境指標作為科學發展的“硬門檻”,嚴格執行項目準入和評價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標準的項目一律不得審批;凡是不符合“三同時”要求的項目一律不準竣工驗收;在建項目環保設施不達標的,一律不得投產。連續3年考核未完成環境目標的縣區,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不得評為稱職及以上等次,并按照有關規定對其進行誡免、調整職務或降免職。近年來,已有100多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項目被拒之門外。今年,該市將重點推進生態建設“十大攻堅行動”;在生態建設方面完成造林綠化135萬畝、草地治理23萬畝、水土保持治理400平方公里。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