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之殤不容忽視 聚焦兩會上的環境與生態問題(圖)
2013-03-13 10:19:00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整理 瀏覽次數:
記者3日從權威渠道獲悉,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工信部等分管環保工作的領導,在兩會期間將連續7天與各地方省級官員共同研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工作。其中,力促新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加快開征環境稅、研究設立國家生態補償專項資金等,將被列入重點工作領域。
據知情人士介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有六大重點任務,包括推進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等。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均依賴于一個規范的、長期的、穩定的制度,形成"硬約束"的長效機制。創新機制體制的要旨,就是深化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力促新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優化水電核電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機制,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改革方案,有序推進競價上網和輸配電價改革是重要一環。
對于市場探討多年的加大資源環境稅費改革,也將邁出實質性步伐。"適當提高資源稅負,加快開征環境稅,完善計征方式",被明確列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
做個黑色GDP排行榜,時刻警醒污染大戶
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權入憲、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提高罰款數額等,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新華社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提議,何不做個黑色GDP排行榜,讓污染大戶時刻警醒?
有效遏制污染勢頭,制度設計確需跟進。這其中,提高環境監管的法律層級和在行政決策體系中的權重,固然是應有之義。但是,更需要治理環境惡化的內在驅動層面。眾所周知,粗放式、有時是粗暴式的經濟增長方式,是環境惡化的最大推手。據新華社報道,有海外媒體評價稱,這樣的快速GDP增長是"有毒的增長"。"有毒的增長"為害已久,公眾知道,地方政府何嘗不知曉。做個黑色GDP排行榜有用嗎?從現實看,確有其作用。
做個黑色GDP排行榜,就是一種引進渠道。讓榜單發揮作用,需要由第三方完成,而非體制內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這意味著引進社會監督力量,新的監督力量,有助于幫助政府增強監管力度,有助于揭開排放大戶的蓋子,對于公眾本身也能起到科普作用。
經濟增長去不了毒性,與環保習慣于在"內部"、在體制內推進有關,而體制內力量并不能解決矛盾。從地方利益角度說,通常越是排放大戶,越是地方經濟不得不依賴的支柱。地方GDP的增長和稅收的增加,都需要這些企業支持。這種矛盾,一時半會兒很難化解。
解決這些矛盾,當然需要環保監管機制的理順,需要法律體系和行政體系的調整,但是這需要時間。而嚴重的環境污染,留出來的時間窗口已越來越短。
生態文明細算賬:用GEP取代GDP考核
以億利集團為例,算一本生態文明的經濟賬。以治沙聞名的億利集團,20多年來把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變成了綠洲,如果沿用GDP核算體系,億利資源用了25年時間,累計投入100多億元進行沙漠生態修復,但產出只有3.2億元,這顯然是一筆不劃算的投資。
但從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算,綠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遏制了刮向北京的沙塵暴,創造了幾百億福祉人類的生態價值。庫布其沙漠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則可能由20年前的負數增長,變為目前的305.91億元。
"我們通過GDP來知道我擁有多少財富,通過GEP來知道我那個生活生存的狀況基礎好還是不好"。這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歐陽志云對GEP的形象解讀。
然而,用GEP來量化評估生態系統價值和綠色發展,用GEP取代GDP考核,是迫切改善當前生態環境、助推生態文明的一條現實路徑。
建"美麗中國",環境治理需加速
[溫家寶]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五年累計,共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17億噸、煉鋼產能7800萬噸、水泥產能7.75億噸;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4600萬噸;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7.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5.7%和17.5%。[03-05 09:21]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北京首發森林體驗指數
很多森林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因風速、濕度、負氧離子濃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適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線森林體驗指數,為市民走進自然踏青賞花提供參考【詳細】
“十四五”期間 四川力爭建成200個體育公園
通過重點推動體育公園建設、綠道建設等場地設施建設,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銀邊建設便民利民的場地設施等手段,扎實推進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工作,完善四級全民健身設施體系,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15分鐘健身圈需求【詳細】
河北定州加快創建國家園林城市
定州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籌辦河北省第七屆(定州)園林博覽會兩項工作做為彰顯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徑,做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載體,圍繞城市框架拉伸、文旅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提升、新興產業布局做文章【詳細】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