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之殤不容忽視 聚焦兩會上的環境與生態問題(圖)
2013-03-13 10:19:00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整理 瀏覽次數: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增長奇跡,然而,在這一切的背后,卻是負荷累累的資源環境代價。作為世界的一員,一個新興的大國,中國的發展也牽動著越來越多世界居民的心。去年十八大的召開,在提了多年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之后,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首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說法。中國,在改革開放了三十多年,在一直追尋的致富之路上,仿佛要來一個華麗轉身。
然而兩會之前,全國許多地區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地區等區域,大氣污染程度十分嚴重,地下水問題也暴露出來。去年兩會上,PM2.5監測成為熱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種可吸入顆粒物能夠導致呼吸道疾病甚至肺癌,危害不言而喻。但引起廣泛重視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霧霾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鄉村還是一二三線城市,都暴露在霧霾中,大家被逼著作出了反映和反思。地下水方面,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的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1.5億畝耕地受重金屬污染……環境話題受到舉國上下的高度關注。漸成災難的立體污染中,誰能獨善其身?

籠罩在霧霾中的天安門

水污染觸目驚心

大量垃圾污染的土壤
一項調查顯示,2013年兩會民眾關注度環保首當其沖。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成為抵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今年人大各代表團、政協各專委會中提交的議案和提案中,有關環保的內容占了很大比例。
"下決心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用實際行動讓人民看到希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上午對今年政府工作提出此項建議時,全場近3000名人大代表報以熱烈掌聲。
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兩會開幕以來,生態環境污染一直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