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應建在地鐵公園附近
在昨日廣州市規委會上,歷經9年選址41處的廣州盲校,敲定落戶白云區鐘落潭高校園區內。該學校建成后將能招收700名學生,是現在的一倍多,解決目前每年近五成盲人不能入學問題。此外,蘿崗東山福利院獲批擴建,廣州市將增多200個養老床位。
主持該次規委會的廣州市市長陳建華表示,中心城區的養老“往外走”是錯誤思路,老城區養老原則上要在中心城區內解決。他要求荔灣、越秀和海珠三區利用“三舊改造”的契機,在老城區的地鐵站和公園附近打造一些養老院,既可以方便老人,又可以方便子女探望。
盲校:因偏見選了41處才定到鐘落潭
廣州市盲人學校現址位于天河區天平架,設定辦學規模為120個學位,但目前盲校在校生328人,造成學生日常要分三批進餐。而且,現在每年有近五成盲人生源無法入學,學校因無地也沒法辦高中高職教育,迫切需要新建校舍。從2004年開始選地,卻因為偏見而費了頗多周折。
終落戶鐘落潭高校園內
學校于2004年開始新校選址工作,9年來,學校和規劃部門先后選址40余宗地塊,最近一宗已核發用地許可證。但由于征地村集體、單位對盲校持有偏見,不配合學校征地拆遷,導致符合城規、土規的用地難以落地。
在各方支持下,廣州市盲人學校新校址終于選定白云區鐘落潭高校園區內,地塊北側臨近廣從公路,距離規劃地鐵14號線黎家塘站約450米(14號線一期從嘉禾望崗到從化街口,計劃2016年建成)。學校規劃建設13棟建筑,建筑層數主要為5層。
招生將從300人擴到700人
規劃部門表示,現選址方案取得了被征村集體(馬瀝村、湴湖村)的書面同意意見,征地界線和留用地選址也協調落實好,基本具備落地的條件。考慮到現選址地塊歷經周折、來之不易,已是當前較為理想和難得的選址方案。
學校建設新校區后,辦學規模擴大到700人,除原有的幼兒、小學、初中等教育外,還將開辦普通高中和高職(大專),真正實現集教學科研、康復訓練、職業培訓以及實習就業于一體的綜合性盲人學校。
專家建議附近不建娛樂設施
在昨日規委會上,專家委員們都非常贊同盲人學校的選址,而且提出不少建議,希望把盲校建設得更好。
對緊鄰著學校有一塊8704平方米的村留用地,專家委員提出,希望有關部門控制用途,少搞娛樂場所、農貿市場,“清凈點有利于盲人教育”。主管規劃的副市長王東表示,好不容易有了個落戶地址,應該給學校的發展留一點余地,容積率可以提高到0.8~1.0,最多增加3.2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建盲校要高標準不趕工期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總結時表示,學校選址中有6%土地不符合土規要求的,應盡快調整。“選了41個地塊才選到這里不容易。”陳建華稱,會后應核查按照相關規定盲校容積率可達到的上限,以上限批準該地塊的建設,盡量多建些校舍滿足需求。
陳建華還要求,廣州盲校要高標準建設,“設計好造價可以高點,不要趕工期”。陳建華提出,學校可多采用電子技術,引入博物館類導游耳機系統。這樣盲人學生只要戴著耳機,走到每個地方都會有導游語告知情況。
他還表示,因為盲人的耳朵特別靈,周邊環境對其影響特別大。因此學校緊鄰著的村留用地應規定為住宅比較好,且住宅小區口不要開在學校通道上,這樣就安靜了。
養老:利用三舊改造在老城區建養老院
廣州市“十二五”規劃要求養老床位數達到5.6萬張,但目前廣州市的養老床位僅有3.4萬張。而昨日,規委會提出擴建位于蘿崗區的東山福利院。陳建華表示,中心城區的養老機構“往外走”是錯誤的思路,建議在中心區、靠近地鐵和公園的地方建養老院,方便老人和子女探望。
東山福利院擴建收癱瘓病人
昨日規委會上提出,擬對位于蘿崗區的東山福利院擴建。涉及修改的東山福利院第四期用地位于蘿崗區北二環以南,建成后的福利院第四期將增至200床規模,其東北為癱瘓病人醫療和護理專區綜合樓;西南設置綠化布局,為老年人提供娛樂休閑場地。交通方面,將設置環形緊急消防通道,首層架空設置部分停車場,配建停車位共20個。
對此,有規委會委員指出,容積率可以再調高。另外,配建的停車位僅20個,工作人員都不夠用,應該增加停車位數量。對此,陳建華表示支持,他提出,可以將容積率提高至3,再增加一個地下停車場,解決停車問題。他還建議,設一個空中花園,作為老人們的活動場地。
老城區養老要在老城區解決
越秀區在蘿崗區建福利院,陳建華認為,這種中心城區養老機構“往外走”是錯誤思路。對此,越秀區相關負責人解釋道,該地塊是原東山區政府早年已在蘿崗區征地所得,并非近期規劃。在該地塊上建福利院,也有部分老人家愿意去住。
“荔灣、越秀和海珠接下來都要研究一下,如何利用三舊改造的契機,在中心城區建一些養老院。”最后陳建華提出,中心城區的養老機構原則上要在中心城區內解決,“哪怕窄一點,比國家標準(35平方米/床)低一點,但是在中心城區,靠近地鐵站和公園,既可以方便老人,又可以方便子女探望。”
修路:挖祖墳山建路遭村民反對改挖隧道
金沙洲的路南輔道項目(金沙洲路至彩濱中路段)位于環城高速以南,規劃寬30米,主要承擔生活性交通及部分南海黃岐地區至金沙洲地區的區域過境交通功能。但因為需要從村民的祖墳山上通過,導致了強烈反對,昨日,調整了規劃,改為隧道通過,已經獲得了村民的書面同意。
平山修路改為挖隧道
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在推進金沙洲道路建設過程中,遇到阻撓,主要原因是原規劃南輔道項目路段的施工需破土橫沙村的墳山太公山,村民祖輩居此,墓葬多,村民強烈反對;太公山留存多棵老樹,挖山對山體和林木破壞大;原路位民居密集,拆遷安置工作困難。
在昨日規委會上,金沙洲路南輔道項目提交了規劃修改,提出將道路局部修改為隧道方案,隧道寬30米,長約540米,并相應調整周邊與之銜接的路網;保留明月金岸小區原西側南北向7米現狀路,并拓寬至10米,新增東西向7米規劃支路鏈接明月金岸至規劃路;優化周邊交通組織,新增10米規劃支路。
且道路建設范圍內留存多棵老樹,隧道方案有利于保護山體和林木,減少環境破壞。路南輔道調整為隧道方案,已獲得了橫沙村民委員會的書面同意,可以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改隧道能省下1000萬
不過,在規劃前期公示期間,收到一條反饋意見,質疑金沙洲隧道工程浪費納稅人錢。對此,廣州市規劃部門回應,隧道方案所需資金比原規劃方案少約1000萬元。據廣州市土地開發中心測算,原道路方案涉及拆遷約5萬平方米,成本約2.5億元,工程造價1120萬元,共約2.6億元;隧道方案涉及拆遷約8000平方米,成本約4000萬元,工程造價約2.1億元,共約2.5億元。
此外,金沙洲路南輔道項目改挖隧道后,將使得橫沙村用地面積由108044平方米更改為111373平方米,增加3329平方米;建筑面積由129533平方米更改為133648平方米,增加4115平方米。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安徽推行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印發相關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建立城鎮園林綠化林長制相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責任體系;2020年修編完善城鎮綠地系統規劃、完善城鎮生態網絡規劃、全省所有城市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詳細】
廣州全市公園將逐步拆圍透綠
廣州公園內被圍墻【詳細】
日本栗林公園 承襲唐風漢俗
蘇州是園林的大觀園,各式各樣的園林寄寓了無數王公貴族或風雅人士的夢想;日本承襲了中國唐風漢俗,對庭園的經營也不遑多讓,歷代藩主、將軍甚或天皇,無不精心設計優雅的庭園,既可休閑又能附庸風雅。此次廣島四國之旅,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