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植物本身就是生命的不同形式,無所謂高低貴賤,包括我們人類。大家都是為了把遺傳信息傳遞下去,僅此而已。我們總是在談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甚至貓狗也在重點保護之列,可是植物呢?通常情況下,我們都認為植物是沒有感覺、麻木不仁的。植物沒有像動物那樣專門傳遞信號的神經系統,也沒有像動物的大腦、神經節這樣處理感覺信息的控制中心。但這并不代表植物就是沒有感覺的“死木頭”,或者是不知疼痛、任動物啃食的一堆碳水化合物。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確實有自己的感覺,并會相應做出“小動作”。
首先,我們需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疼痛。對于動物而言,在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比如刀割、火燒,等等,體內組織會釋放出引發疼痛的物質,例如鉀離子、組織胺、前列腺素等,神經末梢將這些物質產生的痛覺信號,傳入中樞神經,就能感受到痛了。說到底,這是個機體遇到麻煩的信號,是在通知生物體采取行動,避免更大的損傷。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肯定,植物在受到侵害時,也會發出信號。通知身體的其他部位做好防御準備。這個信號的產生和傳遞過程,以及產生的效果都與動物的痛覺反應如出一轍。
當植物受到侵害時,首先做出的反應是提高受傷部位的超氧化物含量,同時也分泌出葡萄糖組成寡聚糖和由氨基酸組成的多肽——系統素,這些化學分子會在植物體內慢慢擴散開來,并激活植物的防御基因,促使那些還沒有受到侵害的細枝葉做好防御準備,如分泌氰化物和單寧。受傷的葉片還會釋放出乙烯等氣體信號,更快速地將“疼痛”信號傳遞給身體的其他部位。
順帶說一句,除了受傷害的植物,臨近的同族也會接收并識別這類化學信號,并做好防御準備。
不過,植物“痛覺”并不僅限于化學物質,它們還會使用“電信號”。1992年時,東英格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對番茄幼苗的子葉進行隔離冷凍時,其他葉片的細胞也有同步的“電位變化”,也就是說凍傷信息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遍了幼苗全身。雖然植物體內沒有特化的神經細胞,但是,植物細胞間存在被稱為“胞間連絲”的通道。目前認為,這些通道在傳導電信號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這跟動物體內的神經傳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更有意思的是,植物似乎還明白“疼痛”的輕重。當卷心菜受到菜粉蝶青蟲啃食的時候,釋放出的化學信號會隨著入侵者數量的增多而增強,而這種化學信號的作用正是用以吸引黃蜂來收拾這些青蟲的。如果碰上下嘴比較狠的小菜蛾,不管敵人數量多少,卷心菜都會釋放出高強度的“求救信號”。
很遺憾,植物這些痛覺反應對人類幾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因為我們會預測植物的反應,通常在遭到報復前就逃開了。那么我們在此討論植物會不會有切膚之痛,看似只是在提醒大家不要隨意采摘花和葉。其實我想說的是,人也是生物圈中一員,為了繁衍生存,要去利用各種資源無可厚非,但人類沒理由濫砍濫伐,破壞大自然。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