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霧霾天氣警示 生態文明建設不能空喊口號
2013-02-16 10:45:51 來源:時評界 瀏覽次數:
開年第一個月,昏黃色的巨大污染帶貫穿國土,多個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居高不下。特別是中東部地區,厚重的霧霾幾乎一直未曾散去。而首都北京,今年以來共出現了四次霧霾天氣。據統計,從1日30日,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日,創下58年以來“同期最多”。
近二十年,隨著經濟“列車”高速運行,我國進入了環境高風險時期,各種污染事件層出不窮。據悉,經歷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后,中國經濟復蘇嚴重依賴支持樓市繁榮的鋼鐵、水泥和電力等行業,汽車也日益增多,盡管霧霾天氣易受氣候變化影響,但是也與城市的工業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等因素有關。奧運過后北京出臺多項環境治理,但治理政策也難敵新增車輛,更何況一座城市難以獨自改變整體現狀。
此次霧霾雖與之前“紅”極一時的山西苯胺泄漏事件不同性質,前者是看似由于自然力量所致,后者卻是與地方政府脫不了干系。但究其根源,都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環境的腳步慢了下來,破壞環境的項目引了進來,盲目追求“政績”和“GDP”增長,最終得到的“惡果”和自然的“反擊”。只把目光聚焦于發展速度上,只看眼前不顧長遠,可笑可悲。
黨的十八大,中國決策層對中國重大發展戰略的安排作了規劃設計,提出“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重要理念,將長期欠帳的生態與環境建設問題列入總體布局,可見,黨委、政府在探索中國式發展道路上,認識到了資源約束、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后果不容小覷,因此,要想保持長遠發展、永續發展,必須補齊發展短板,催生保護家園的意識與行動,讓生態文明與“四大文明”互利共贏。
人們常常知行分離,一面高呼生態建設,一面加速破壞環境。污染已成為全世界一個無法逃避的發展“威脅”,經濟文明和城市文明并駕齊驅時,也把廢氣、廢物排入環境,人類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制造了丟棄自己的“垃圾站”。美國生態經濟學家小約翰·柯布曾說---生態文明未來在中國。我們也深信,有了頂層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有了“硬性”制度作為建設保障,必將少走彎路,縮短與“最美中國”的距離!
編輯:wenweihua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