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萬物蕭條,卻是蠟梅縱情綻放的時節。錯落有致的金黃色小花晶瑩剔透,濃郁的芬芳令人難忘,為我國傳統佳節春節增添了祥和喜慶的氛圍。
蠟梅又名臘梅、黃梅等,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十大名花之一,其花香濃郁,顏色金黃,插瓶時間長,有“插了梅花便過年”的民俗。正因為如此,蠟梅一直都是頗受歡迎的年宵切花,并在私人庭院、公園綠地、景區以及專類梅園和植物園中頻頻“出鏡”。圍繞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發展理念,兼具“綠化、美化、香化、凈化、文化及產業化”于一體的蠟梅必將成為城市園林綠化和特色農業產業推廣的一個優質花木。
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常務理事、成都市錦江區幸福梅林梅花產業顧問何相達告訴記者,近兩年,蠟梅切花已從傳統單一用作普通瓶插,升級為禮品花和酒店辦公場所接待用插花,一些景點還將其制作成藝術插花與梅文化和書畫藝術結合展示,成為節慶活動的一個亮點。而蠟梅的深加工產品,如蠟梅花茶、蠟梅酒、蠟梅香精等也不斷推陳出新,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蠟梅歷代多為皇家貴族達官名流庭園栽培觀賞的名花,新中國改革開放后,蠟梅正在逐步走近千家萬戶,惠及國人的生活。”何相達說,目前由于全國建設蠟梅專類園和發展以蠟梅為特色的鄉村旅游越來越多,使得各地對不同類型的蠟梅盆景、盆栽蠟梅的需求升溫,進而帶動了蠟梅景觀樹、行道樹等高品質苗木生產開發。“由于之前蠟梅在園林綠化中用量不多,有限的苗木數量和單一的品種資源難以滿足市場所需。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講,巨大的市場潛力也為蠟梅產業發展帶來了契機。”
在我國古典園林特別是江南私家庭院中,注重植物的意境美,強調植物自身的文化內涵,因此多見蠟梅孤植、對植于庭院中。而江南園林建筑的另一大特色是漏窗透景,在窗下配置五針松、蠟梅、石榴、翠竹等,也是我國用蠟梅造景的傳統方式之一。
在現代園林中,蠟梅的應用形式更為多樣。在城市公園綠地、高校綠地、居住區、道路綠地都能看到其身影。在山坡、丘陵、假山、湖畔、道路、溪畔等處,同一品種或不同品種的蠟梅或群植或叢植或片植,以量取勝形成“氣場”。而利用不同品種特性進行組合,又能使香氣更為濃郁,花期更長,提升觀賞效果。利用其它花期相近的植物與蠟梅搭配造景,如梅花、山茶、櫻花、木蘭科等植物,同樣能延長花期,并能獲得絢麗多彩的景致。
此外,還可根據地形特點,因地制宜配置羅漢松、油松、白皮松等常綠樹種,又或與南天竹、梔子、迎春、黃楊、月季、牡丹、繡線菊、鳶尾、二月藍等灌木、地被混栽,在色彩、造型等方面相互補充,使景致更為豐盈,實現視覺和嗅覺的多重體驗。在視野寬闊的綠地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也是蠟梅造景的常用方式,可選擇樹姿獨特或開花特別繁茂具有良好觀賞價值的品種。蠟梅也能作為叢生花灌木為道路綠化所用,或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列植,以美化景區道路或構建“一路一景”的特色景觀大道。
蠟梅耐旱、怕風、忌澇,在選擇種植地點時應考慮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灌溉便利的崗地,若地下水位高的平地或排水不良的土地,則應改造地形,改良土壤。“蠟梅推廣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山地、荒坡,同山區的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相結合,既利于水土保持,又可促進山區特色蠟梅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可持續增收致富。而園林應用中則應重視蠟梅品種選擇,不同品種觀賞性和花期區別很大。”何相達指出,蠟梅雖然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但它在園林中的應用還沒有梅花那樣科學化、規范化。經過一千多年的栽培,各地產生了許多蠟梅優良品種。有的品種適宜快速培育成喬木狀,樹體高大,有的品種則適宜培育“嬌小可人”的樁景、盆栽。設計人員應充分了解品種特性,從而科學配置。
‘大花素心’、‘揚州黃’、‘十月黃’、‘檀香梅’、‘黃蠟坨’、‘成都素心’、‘幸福花香’等,是何相達根據市場需求推薦的幾個主要蠟梅品種,其中‘幸福花香’是由成都幸福花香園藝有限公司經過10多年精心培育的一個特優品種,已通過四川省林業廳認定。‘幸福花香’為早花品種,花期始于11月中下旬,長達兩個半月,香味極濃,碩大的鵝黃色花朵非常醒目,適應性強,是適合生產花茶、香精以及切花、盆栽、園林綠化等多用途綜合開發的優良品種。“‘幸福花香’是我們在四川主推的品種,它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綜合潛力大,作為年宵花,可實現從圣誕到元旦再到春節的持續供應。”
圖為‘幸福花香’。何相達供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