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河是修水城區的一條內河,改造前,垃圾、污水造成河床淤積,河水腥臭。居住這里的王先生深有感觸地說:“一年四季臭味難聞,特別是夏天雨后,更是臭氣熏天,根本不敢打開窗子。”
為建設秀美修城,2010年3月,修水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對洪坑河900米河道、道路、橋梁、管網及周邊環境進行改造,總投資1.3億元。如今站在洪坑河橋上,迎面清風習習,河水碧波蕩漾,兩岸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派水天相映的濱河景象。周邊的林間小路、休閑廣場、亭廊樓閣,成了市民和游客休閑的好地方。
洪坑河改造只是修水縣委縣政府建設美麗城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修水縣按照“增綠、提升、完善”的思路,給城市添枝加葉。以修河、山口河為依托,建設了馬家洲公園、大洋洲公園、湖濱路景觀帶、修河景觀帶;對縣城區域的西茗河、黃土坑河、洪坑河、蘆塘河進行治理;改擴建了黃庭堅紀念館;改造升級了寧紅大道……
在修水“一心兩河六組團”(即以良塘新區為中心,以修河、山口河為城市景觀帶,以老城區、南城區、東城區、良塘新區、黃田里、竹坪征村部分村組為組團)的大修水格局中,修河、山口河城市景觀帶就像兩條綠色的飄帶把修城系住。其中大洋洲公園、馬家洲公園,就是飄帶上兩顆璀璨的明珠。
新城管委會主任樊長生介紹,只大洋洲公園,綠化面積就達32萬平方米,相當于45個足球場那么大。種植景觀大樹1萬多株,品種126種。
如今的修城,藍天、碧水、青山、綠地……讓人感受“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的美感。
據修水縣主要領導介紹,黨的十八大把城鎮化作為發展的最大潛力,而對于修水來說,招引客商,返鄉創業,吸引農民進城,聚集城市人氣,是推進城鎮化的關鍵。只有把修水建設得花一樣,才能招“蜂”引“蝶”,這朵花不僅是鮮艷,而且還要芳香。
“前面是家居建材城,后面緊挨著第二中學,離醫院和車站都不到500米。”站在自家陽臺上,新市民陳國怡無比興奮。兩年前,為了支持良塘新區的開發,60歲的村民陳國怡第一個在房屋征收協議上簽了字。今日,當他看到在被拆的村莊上,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十分欣喜。
為了讓居民安居樂業,修水在城市布局上可畏煞費苦心。近年來,在良塘新區完成修水二中、良塘醫院、汽車站、“四館一中心”(城市展示館、文化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啟動了建材家居、農副產品批發、汽車交易、物流園區、茶葉經營五大專業市場建設,既帶動了商貿物流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當地居民創業就業的機會。
在發展產業上,修水首先把目標瞄準20萬在外務工創業大軍。
2010年初,縣委、縣政府出臺了比沿海地區更優惠的扶持返鄉創業17條意見,明確了在用地、融資、稅費、招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2012年又出臺了《關于鼓勵農民進園就業,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若干意見》,按照“五不變、五納入”,鼓勵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同時投資2億元在何家店建設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創建返鄉創業孵化園。
義烏祈福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真率13位同鄉抱團返鄉,創建了占地130多畝的義烏返鄉創業園。目前,28棟標準廠房建成并全部投產,園區內有2000多人就業。談到回鄉創業,王真感慨道:“說老實話,回修水投資,是家鄉的投資環境吸引了我,為了幫我選址,縣領導帶我察看地形,實地解決問題。”
目前,修水形成了抱團回鄉創業的勢頭,全縣共有2318名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創建了雪人服裝產業園、溫州返鄉創業園、義烏飾品產業園等項目。
花一樣的城市,帶來撲鼻芬芳。三年來,修水縣中心城區和工業園區面積擴大了近三倍,政府直接投資40億元,重點實施工業項目211個,城建項目253個。去年1-11月份,修水縣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一半多;財政收入13.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73.3億元,同比增長三分之一以上。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