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戴水道:水敏城市設計創新(圖)
2013-01-23 09:13:00 作者:董靜 整理/攝影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 瀏覽次數:
今年6月份在新加坡正式完成。這是在施工剛開始之前,我們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一起在研究什么樣的河岸比較適合亞洲熱帶植物的生長,做了一個試驗段,大約是用了14種植物,工程師和當地的工人一起研究根系植物對土壤的抓土的實驗,這是不同的示范段,這是我們的同事進行水文、水質,包括很多東西的一種考量,而且我們非常高興或者非常欣慰,在整個場地內的所有材料,基本上都是從原來的水泥渠道里面進行的破碎和重新利用,包括大樹。
大家看到景觀臺的設計使用老的材料進行再利用設計,最終包括生態敏感性的控制和地區人們的互動。
這是整個生態水循環系統的經典系統,這是水井的系統。 最后有幾個數據,在這個河道之內,我們大家能夠看到的水井基本上都是每天利用的循環率在八千方左右會被處,百分之百會進行再循環處理,公園內水井的使用,材料都在百分之百的再利用。在竣工近半年的時間,整個生物多樣性增加了近30%,還有整個河道率增強了12%,這是最終的樣式。之后有時間,我們帶來一個電影能夠給大家看一看,這個公園的狀況怎么樣,和旁邊的居住區,新加坡最大的祖屋區進行友好的發展。
編輯:dong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