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成功探索出的森林城市建設新路子
近100年前,一位偉人的寥寥數語,給南京的“生態基底”作了最為簡練而令人向往的描述——“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鐘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對南京的這段贊美,迄今仍吸引全球各地人士,對這座凝聚天地靈氣的古都充滿向往。
走進南京,能讓你感受鐘靈毓秀、山水城林獨特韻味的美景數不勝數。周邊,山巒起伏,水域縱橫,源自東廬佳境的秦淮河綿延流經全城;東部,古時即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美譽的紫金山,蜿蜒如龍,其間名勝古跡甚多;北部江邊,幕府山陡峭壁立;西邊城墻旁,清涼山如虎蹲踞;老城南,重現金陵帝王州“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美景的十里秦淮風光帶,槳聲燈影,令人流連忘返;看山,有雨花臺、牛首山、棲霞山、燕子磯……望水,有玄武湖、莫愁湖、金川河……
“如此豐富、獨特的山水城林生態自然稟賦,南京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打造百姓幸福都市的家底很厚。”南京創森辦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2002年,我市開始實施“綠色南京”戰略,構建“山水城林”一體、“心環網片”交融的現代森林城市體系。10年來,累計完成新造林151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35%,并成功探索出一條“生態經濟共贏、人文景觀和諧、山水城林相融、城市鄉村互動”的森林城市建設新路子。
“南京把一座古‘石頭城’,變成了‘森林城’。”2008年,國家林業局原局長賈治邦在南京視察期間禁不住稱贊。
“我們還把森林城市建設規劃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實現‘建筑線’與‘綠化線’雙線同劃、推進同步。這么做就是為了不浪費老祖宗留下來的好生態。”市創森辦相關人士說,10年來,南京除先后實施了江河湖防護林、郊野公園、森林鎮村等重點工程外,還在進出城的14條高速公路、21條國道省道兩側,構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道路防護林帶,建成了幾十條生態景觀路;在長江、秦淮河、滁河等生態廊道岸線,營造了1200多公里長的沿水防護林帶,形成江河城林一體的濱江風貌;新增森林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45個,建立森林生態旅游景點、游園綠地近600個,開發農業旅游景點220多個,“綠色南京”實施10年,農民實現增收31億元,農村生態生產生活環境都得到了改善。
“南京正努力建設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綠色幸福都市,這也是中山先生所期望看到的。”老南京人不約而同地說。
編輯:wenwei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