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漸變冷,樹葉隨風飄落,近日,株洲市天元區的綠化帶中多了園林工人清理樹葉的身影。樹葉清理后,工人們用袋子裝好統一運到位于株洲黃河南路的天元區綠化垃圾處理站。12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天元區的株洲首個綠化垃圾處理站,處理站內一墻角堆積了數米高的枯葉。據天元區園林綠化管理處的工作人員介紹,該處理站每天能將14噸綠化垃圾變廢為寶。
“每月起碼要對綠化帶清理兩遍。”園林綠化工人龔德明介紹,現在這個季節,風一吹樹葉就掉,清理的落葉用袋子裝著運到綠化垃圾處理站,再用機器粉碎后堆放發酵,還能當肥料使用。
天元區綠化垃圾處理站養護部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王鴻艷介紹,目前天元區登記在冊的綠地總面積有16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綠地每年產生垃圾量保守估計值約為0.0015噸,年產生綠化垃圾量為2400噸,給環境造成的壓力不容忽視。為此,2011年,該區投資3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立綠化垃圾處理站。天元區綠化垃圾站建立后,擁有400平方米生產車間和2000平方米的后期處置基地,日垃圾處理量14噸/天(8小時工作制),年垃圾處理量可達5000噸。
據從事園林基質處理的工作人員介紹,經過處理后的綠色垃圾可制成供植物生長的“有機綠肥”,有機綠肥可直接提供給城市綠地用于施肥和追肥,也可與種植土拌制成高級營養基質土和土壤改良劑等系列產品。
在自然狀態下,在原始森林中,枯枝落葉要變成能夠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腐蝕酸,大致需要經過五六年,甚至更長時間。而綠化垃圾站采用現代化的生物化學工藝流程后,一般只需要三四十天,就可以完成從枝葉到熟肥的轉換過程。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