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一棵直徑1米多的柳樹移栽到沈陽市于洪區的一處小區外的綠地上。移栽這么大的樹引來很多市民駐足,“這么大的樹得多少錢啊?這大冬天挪樹,能活嗎? ”在一旁指揮吊裝的于洪區城管局局長杜玉潭解釋說:“這可是從被征收地區搶救出來的,不花錢,而且樹根都用土包上了,保證能活。 ”
“年年種,年年都死不少。 ”以往,市民對樹木成活率低的問題一直意見挺大。沈陽市經過研究發現,一些樹種雖然好看,但是不適合沈陽的氣候,也就是常說的“水土不服”。所以,沈陽市決定還是選擇栽植楊、柳、榆、槐等鄉土樹種。
栽植鄉土樹種的確是個好辦法,成活率大幅提高,但俗話說“十年樹木”,怎么樣才能讓綠地快速成為市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呢?杜玉潭說:“最近一個時期,城市建設加快,郊區的村和城區的老舊小區,很多都已經被征收,但是原來在這些地方栽了好幾十年的大樹都成了棄樹,被浪費了,十分可惜。把這些鄉土樹移栽到新建綠地上,可謂一舉多得。 ”
據介紹,這個辦法好處非常多,首先,這些都是長了幾十年的鄉土樹種,成活率非常高。其次,大樹能讓新建綠地一下子就變成“老公園”,市民直接就能享受陰涼了。第三,節省了大量新購樹苗的資金。 “我們本著‘植大樹、植本地樹種、植鄉土樹種’的原則,計劃今冬明春完成三環內城區新建和改造綠地20萬平方米,其中建設公園、游園4處,截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8.5萬平方米,植樹6500株。 ”杜玉潭說,“明年開春市民就能在這些地方納涼了。另外,在冬季建設綠地,我們利用土坨保護樹木根部,保證成活率。 ”
為了快速提升公共綠地品位和檔次,近日,沈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對于洪區的節約性綠化模式進行實地考察。 “種大樹能讓市民快速受益,而且利用本地被征收地區的樹節約成本,成活率還相當高,沈陽市將推廣這種綠化模式。 ”沈陽市城建局相關負責人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