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15年將建成國家森林城市 5年后森林覆蓋50%
昨日,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專家評審會在西安市召開。來自國家林業局、陜西省林業廳、北京林業大學、西北大學等有關部門和科研院校的專家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
根據規劃,西安將加快以“文創之都,水韻林城,美麗西安”為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設,到2015年,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形成以“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力爭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努力實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規劃展望
2017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
規劃現狀基準年為2010年,規劃期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規劃以西安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在分析西安市生態環境本底特征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城市森林建設的典型經驗,明確提出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的目標、發展指標、總體布局、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
到2015年,根據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指標,西安將重點加強城區公園綠地、城區街頭綠地、道路綠化和綠蔭停車場建設,使城區綠地率由31.99%提高到35.6%,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由9.5平方米提高到11.0平方米以上,全市道路綠化率由70.3%提高至85.0%以上,新建地面停車場的喬木樹冠覆蓋率由25.5%提高到32%,全面達到國家森林城市指標。
同時,進一步提高城市森林質量,提升森林防護功能,加強生態文化載體建設,使全市森林覆蓋率由44.99%提高到48%,新建生態文化示范基地6處,形成林水相依、林山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空間格局,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并形成以“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設格局。
到2017年左右,以提升城市森林質量、增加產業富民能力、豐富生態文化內涵為主要目標的森林城市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0平方米,道路綠化率達90%,村鎮綠化全部達到“三化一片林”建設標準;生態文化示范基地達30處。
規劃框架
一屏秦嶺綠色生態屏障
通過天然封育、退耕還林、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撫育等工程措施保護和恢復秦嶺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樣性,提高區域森林水源涵養和生態屏障功能。加快沿線特色便利慢行游賞設施系統建設,適度開發“秦嶺課堂”、森林“醫院”、森林度假、森林健身等新型生態旅游活動,為西安城市發展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秦嶺氛圍。
三軸三條藍色生態人文景觀軸
按照西安“北跨、東拓、西接、南融”的城市空間發展目標,渭河、灞(浐)河和灃河都將成為城市中心河流,是西安藍色生態體系的三條主體構架,是“八水潤西安”的骨干支撐。
“三軸”即渭河都市生態人文魅力景觀軸、灞(浐)河濱水宜業商住休憩軸、灃河田園宜居綠色產業發展軸三條藍色生態人文景觀軸。
五環五道環形綠色生態景觀隔離帶
以西安市一、二、三環路、西咸環線和關中環線及其周邊生態人文資源為依托,構建五道環繞主城區的生態景觀隔離帶。
“五環”即明城墻環城公園風光帶、二環路生態景觀帶、三環路生態景觀帶、西咸環線生態景觀隔離帶、關中環線生態休閑走廊帶五道環形綠色生態景觀隔離帶。
十塊十大生態文化體驗板塊
依托西安歷史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資源,整合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和震撼力的城市尚品公園和生態文化體驗板塊,形成集休閑游憩、旅游度假、陽光體育、文化展示、會議中心、自然教育和影視創作于一體的大型生態休閑綜合服務基地。
“十塊”即大明宮城市中央公園集聚板塊(D1)、浐灞園藝博覽與生態度假集聚板塊(D2)、曲江生態文創產業集聚板塊(D3)、漢城湖水文化休閑板塊(D4)、奧林匹克綠色運動板塊(D5)、樓觀-黑河道文化展示與生態文化體驗板塊(D6)、朱雀-太平山山地陽光運動體驗板塊(D7)、翠華山-南五臺地質探奇生態旅游集聚板塊(D8)、臨潼秦風唐韻生態人文假日板塊(D9)、白鹿原生態經濟與田園休閑文化聚集板塊十大生態文化體驗板塊(D10)。
百廊形成林路相依林水相依綠色生態廊道
“百廊”即以西安市主要公路、城內主次干道和河流水系綠化為重點,形成林路相依、林水相依、互相連通、溝通內外的綠色生態廊道。
提升道路沿線景觀質量,強化城市主要出入口綠化美化,根據山、塬、城、田道路特點和不同區段沿線的景觀特色確定適宜的綠化類型,盡量展現沿線鄉土自然景觀,將道路林帶建成疏密有度、景色怡人的流動景觀線。
結合河流防護要求和綠色產業發展,加強河流水系岸帶植被恢復與保護,形成林水相依的自然濱水岸林帶環境。
千點構筑遍布城鄉綠色福利空間
“千點”即以城市街區公園、社區和村鎮綠化為主體,構筑遍布城鄉的綠色福利空間。
城區綠色福利空間建設,加強城市街區公園的規劃和建設,及社區林景游園等多元綠色空間建設,提升綠化環境的生態化和自然化水平,為市民提供宜居健康生活環境。
鄉村綠色福利空間建設,以保護、保留、完善鄉村人居林為主,把保護好鄉村原有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村容村貌整治結合起來,把建設生態景觀型、生態經濟型、生態文化型鄉村綠色家園與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開展村鎮綠化建設。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江西公布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
江西省林業廳30日對外公布該省2016年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大數據。2016年全省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為14951.34億元。本次評估結果與2011年評估結果比較,僅森林的生態效益就增加了1863.22億元,增幅23%【詳細】
我國森林旅游年產值破萬億元
1月31日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2017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3.9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數的28%,創造社會綜合產值11500億元,成為中國林業的第三產業支柱。【詳細】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西安給出這樣的方案
在全市范圍內,力爭用3年時間,充分發掘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緩解停車難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環境,初步形成平戰結合、相互連接的城市地下空間體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