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應縣造林綠化今年投了上億元
塞外嚴寒,擋不住應縣干部群眾造林綠化美化家園的熱潮。11月27日,該縣清寧公園內,施工隊伍正修渠打堰,為明年大規模栽樹做準備。近年來,該縣立足生態文明建設,以打造晉北旅游勝地為目標,不斷加大環境整治修復力度,在縣財政并不寬裕的情況下,2012年投入上億元用于造林綠化,是前10年造林綠化投入的總和。截至目前,全縣已栽植高5米、胸徑10厘米以上的大規格苗木3萬株,栽植各類灌木80萬株,成活率達到98%,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
應縣既是一個農業大縣,又是一個財政窮縣。在轉型跨越發展進程中,該縣干部群眾意識到,雖然境內工礦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薄弱,但有上千年的應縣木塔和凈土寺兩大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要發揮文物保護單位這一優勢資源,為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就必須以生態建設為主體,不斷加大景區周邊環境整治修復力度,努力打造晉北旅游名勝區。對此,縣委、縣政府作出了“大搞造林綠化,實現公園增綠、道路添綠、拆墻見綠,把縣城建成園林城市”的決策部署。
為了解決好造林綠化資金投入問題,應縣干部群眾破除“等錢辦事”的觀念,采取國家支一點、縣里擠一點、包工隊墊一點、樹苗賒一點的辦法,全力以赴確保工程建設資金。在塔林公園改造中,該縣通過“四個一點”為工程籌集資金3600萬元,高標準實施了人工湖、長廊等景點的建設,栽植景觀樹種50多種,一年時間讓應縣木塔周圍美起來。
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縣委、縣政府提出“資金不足精神補,錢少也要干出精品工程”的要求,鄉鎮和部門實行“頭頭抓、抓頭頭”的制度,一把手親自上陣搞綠化,掀起了全縣生態建設的高潮。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