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城市建筑不能一味追求新奇特
“城市建筑應多點科學!”近日,在以“現代建筑與城市科學”為主題的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論壇上,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顧秉林和吳碩賢、楊衛、孫鈞等18位院士,以及來自我國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和建筑技術領域的17位專家進行了交流與研討,眾院士專家在會上一致發出上述呼吁。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王建國教授指出,現在許多城市流行盲目貪大、一味攀高的風氣。
據他介紹,目前,全世界20幢最高的建筑,9幢在中國。到2016年,全國不少二三線城市都將出現名列全球100強的超高層建筑。某地甚至還要在兩個月建成一幢比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還高10米的大樓。
雖然這些過分高大的建筑在其所處的環境中顯得突兀而缺乏美感,但很可能滿足了某些人對政績和榮耀的追求。“在有些人的眼里,建筑早已被異化了——高度比功能重要,名氣比造價重要,形式比內容重要。”王建國說。
本次論壇的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所長鄭時齡認為,假如一座城市的地標建筑遠離了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游離于生活在該城市的公眾文化心理之外,則無疑是城市公共建筑在美學和文化上的一個敗筆。
他分析說,中國城市建設中許多不和諧的音符來自照搬國外的山寨建筑。美國的國會大廈、法國的凱旋門、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建筑,都可以在國內各大城市找到粗陋的仿制品。比如,上海一所大學的新校區,行政樓是法國式的,學生活動中心“拼貼”了意大利兩幢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筑……整個校園的建筑風格似乎是一個脫離了現實文化環境的“洋雜燴”。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曾堅還指出:“我國城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卻增加了對城市致災因子,如洪澇、暴雨、極端氣候等的誘發性,城市的易損性不斷提升。”
鄭時齡也認為,現在很多建筑設計一味追求“新、奇、特”,導致了建筑安全系數下降、造價飆升。“無論多么美麗的建筑,首先要考慮的是安全、實用。”
鄭時齡特別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談到,有一些自稱使用中國元素的建筑,卻呈現出一種異化的民族印象。如沈陽一座大廈,就顯示了設計者對“孔方兄”的尊崇和熱愛。“從建筑美學的角度來講,這些建筑只是一些簡陋的相似性聯想,甚至連聯想都沒有。”他說。
鄭時齡表示,如果建筑師對自己的作品所要落實的地區、城市,乃至國家、民族缺乏理解、真誠和責任心,就很容易簡單地以西方的某些概念和話語來抽象地看待建筑美的標準,發展到極致,就是美與丑的顛倒。
鄭時齡同時指出,要創造當代中國的優秀建筑,必須拋棄求多求快的作風,避免非理性的規劃。
此外,本次論壇上,來自同濟大學、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還就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防災體系建設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