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鑊村內,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古樹楓香
鄞州區章水鎮茅鑊古村整體搬遷的相關消息,經媒體連續報道后,引起了市民普遍關注。市民在紛紛前往“告別游”之余,大家更關心的也許就是茅鑊的未來:成群的古樹會不會隨村莊的消失而消失?村內房屋全部拆除后,這片環境幽靜而美麗的土地會作何用———會不會搞商業性開發?
昨天,記者再訪茅鑊,同時帶著市民關心的這些問題,走訪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雖然目前看,茅鑊村的消失已是必然,但相關部門表示,村內古樹絕對不會動;同時,在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未得到徹底治理之前,茅鑊的商業性開發,也不可能會得到允許和批準。
為什么要拆除茅鑊?
走進現在的茅鑊,不少舊屋已是頂塌壁殘、搖搖欲墜;村內鮮見村民身影,而收破爛的則已經聞風尋來……再過幾天,這個有著400余年歷史的古村落就將消失。按照章水鎮方面的計劃,下月5日前村民應將自家家具搬遷完畢,下月6日開始拆除舊房。
為什么要拆除茅鑊?源起5年前的一次地質異象。2007年5月,茅鑊村一村民在承包山上發現地面有裂縫;之后村干部實地察看,又發現多處裂縫———國土部門接報后,旋即請浙江省巖土基礎公司前往踏勘,當月29日踏勘簡報出具,結論為初始蠕動階段的滑坡災害,建議盡快組織技術隊伍進行地質災害的勘查、設計,組織專家進行會審,確定具體治理方案。
一年后,2008年4月,由浙江省工程勘察院經實地勘察后出具,并經省地礦研究所、省水文工程地質大隊、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專家評審的《鄞州區章水鎮茅鑊村地質災害調查評估報告》出爐。記者拿到的該報告原本中,如此描述茅鑊的滑坡體:“高差約100米,形態縱長約130米,最大橫寬約170米,滑坡面積約16700平方米,體積約17萬立方米,為中型土質滑坡。”報告結論說,茅鑊的滑坡體“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大”,若不采取治理措施,隨著時間推移,滑坡區將往上及兩側外圍擴展———“特別是往上發展將直接影響茅鑊村村民住宅的穩定性”,威脅上方村民(共計148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報告同時對茅鑊滑坡體的治理給出了兩個選擇方案。一是工程治理,需打40多根抗滑樁、進行錨固;二是搬遷避讓,即將村民全部易地安居。報告的結論是,工程治理方案投入大、施工難度大、工期長———需10個月左右,長遠效果一般,且風險也大,“優先推薦搬遷避讓方案”。
最終,鄞州區方面決定采用搬遷避讓方案。搬遷實施辦法明確,現茅鑊村常住人口一律在政府規定期限內搬遷;實施搬遷安置后,所有村民的房產一律拆除。而在整村搬遷完畢之前,為保證村民安全,國土部門委托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定期監測山體滑坡狀況。
茅鑊村的未來如何?
據記者從市規劃局鄞州分局了解,目前尚未編制、今后也不太可能編制專門針對茅鑊的村莊規劃方案。至于茅鑊村舊房全部拆除后空出的土地用作何途,市國土資源局鄞州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本來村莊整體搬遷就是為了讓人能徹底遠離地質災害,“如果搬走了村民卻搬進新的人群那肯定不可能”。“只要地質災害隱患一天沒得到徹底治理———治沒治理好必須專家給結論,我們就不會批準這塊土地作為建設用地用于商業開發。”該負責人說。
此外,茅鑊村鄰周公宅水庫、皎口水庫。從水源地保護角度分析,章水鎮方面有關人士認為,上級政府允許在茅鑊搞商業開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茅鑊古樹群,鄞州區農林局分管林業的負責人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市民、驢友今后想來看樹,盡管來看;樹,絕對會在的。”該負責人說,茅鑊古樹首先不可能外遷保護———外遷保護成本很高,而且成活率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其次,這些古樹都是受保護的,即便迫不得已要搬遷,也要走嚴格的程序,必須經省林業廳批準。目前,林業部門為這些古樹安排了專門的護林員看護。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