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把“建設生態文明”的概念寫入了黨的政治報告,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特殊,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由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一直被人們關注。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建設生態文明,注重節約資源,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注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到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順應了時代的變化,是對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呼應,也為西藏指明了一條和諧自然的發展之路。
要建設生態文明西藏,就不能僅僅走傳統的工業化發展道路。雖然我們在經濟發展上有了顯著的提高,但同時也給自然帶來了巨大壓力,導致人與自然的不協調發展。針對高原環境的特殊性,西藏應該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經濟重心和發展方向從污染大、不可持續發展和對大自然的掠奪中解放出來。
要大力發展旅游業、特色農牧業、特色加工業、藏醫藥業、民族手工業、建筑建材業、房地產業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西藏產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必須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稟賦,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主旨,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確保西藏高原生態安全,以區域資源為依托、市場需求為依據,以提高經濟質量為中心,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建設生態文明是西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注重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才可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才能更快、更好地建成小康社會。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