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碗口粗的樹枝經過機器碾壓后,變成絲絮狀的木屑,從出料口噴出。
10月29日11時,紅山公園內的綠化垃圾處理站里,工人小劉正在處理殘枝和落葉。他說,這個會吃“垃圾”的家伙是一臺“變廢為寶”的新型機器。
小劉說的新型機器是臺自走式樹木粉碎機,它1小時能將20立方米樹枝、樹干變成2立方米的粉碎物。
小劉以前的工作是每天早上清掃公園街道兩旁的樹葉及殘枝,然后將掃在一起的落葉倒進垃圾箱。有時候剛掃完,一陣風過后,又有許多樹葉隨風飄落。“一上午,都在掃樹葉!”小劉說,秋季的工作量會增加兩三倍。此外,還要把這些綠化垃圾運往垃圾場焚燒或是填埋。“被煙熏得直流眼淚,老是咳嗽!”小劉說,每晚回家洗臉,白色的毛巾上全是灰黑色的。
實際上,焚燒垃圾會產生毒氣污染空氣,而填埋又會對地下水資源造成破壞。同時,綠化垃圾的汽車運輸既增加成本又造成空氣污染。
從2004年起,我國制定并執行相關法律規定,禁止焚燒和填埋綠化垃圾,倡導綠化垃圾的無公害循環利用。
“現在這些綠化垃圾放進機器里,幾小時后,就變成木屑,快得很!”如今,對小劉來說,再不用聞嗆鼻的濃煙,流眼淚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紅山公園與新疆農科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合作研究出了綠色垃圾處理技術,并在全疆推廣,從而讓落葉“化作春泥”。
綠化垃圾腐化周期縮短
城市綠化管理中產生的有機類植物性廢棄物被業內統稱為城市綠化垃圾,包括公園、城區林帶落葉綠地修建產生的殘枝落葉,以及風雪災害天氣造成的樹木斷枝。
紅山公園在2000年開始研究綠化垃圾處理的課題,先是去廣東中山市種苗場技術考察,之后于2004年購進樹木粉碎機。紅山公園管理處的負責人李建軍說,雖然限地減量工作初見成效,但是綠化垃圾的腐化周期長還是個難題。
據了解,枯枝落葉并不能立即“化作春泥”來護木,它和枯枝及其他修剪物需要2~3年才能自然腐化。
2009年,紅山公園管理部門開始嘗試借鑒北京順義地區在2008年對城市綠化垃圾的無公害循環處理方式,并與新疆農科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合作,開展《綠化垃圾無公害循環利用》項目,主要解決綠化垃圾粉碎物自然腐化周期長的技術難題。
著眼于綠化垃圾粉碎物自然腐化周期長的技術難點,新疆農科院微生物應用研究所研究員龍宣杞說,經過反復研究實驗,針對新疆冬季寒冷氣候,從主要樹種中篩選出5~8種能高效分解出纖維素、木質素、果膠微生物菌株的樹種,建立堆置腐化的微生物發酵技術,使粉碎物的腐化時間縮短到3~6個月,然后制成有機基質,最終實現無公害循環。
制成的有機基質還能起到疏松土壤、保水等良好效果,同時使用高效分解菌種腐化,控制了原本利用雞糞、羊糞等混合腐化造成的惡臭排放。
2011年12月,綠化垃圾處理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兼得
“每天,我們派車收集園內各個綠化養護帶堆放的綠化垃圾。”李建軍說,目前,已將去年冬天收集的8000多立方米綠化垃圾進行了粉碎發酵,生產的有機基質在公園內綠地中試用。
“這些綠化垃圾都是寶。”李建軍說,以落葉為例,它本身就是有機物,腐爛后是最好的“天然肥料”,樹木重新吸收利用,是一種“天然的循環”。
龍宣杞說,綠化垃圾的無公害循環利用首先是避免焚燒、填埋、運輸污染,降低運輸經濟成本,對綠化垃圾進行就地就近的無害化處理,包括粉碎和堆置腐化,最終形成可循環利用的系列園林產品。
這些產品可作為有機基質及有機肥料用于園林種植和花卉、蔬菜的生產,滿足不同植物品種的營養需要,促進植物生長,也可作為覆蓋物用于解決園林露土問題。
據介紹,該項目取得的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一樣令人矚目,李建軍說,使用粉碎機的人工、油、電、運費等成本,與原先園林購買肥料的成本投入比值為1∶2.8。也就是說每立方米的綠化垃圾粉碎物制備有機基質投入為45.1元,菌劑成本1.8元,人工成本43.3元,節約運輸成本18.2元,設備生成的有機基質產值為每立方米100元。目前,已產出有機基質9172立方米,產生經濟效益266萬元。
目前,該項目在市科技局3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下,在燕兒窩、種苗場、水上樂園、昌吉市人民公園等園林單位推廣應用。市科技局綜合計劃處處長王克剛說,此綠化垃圾處理技術的創新點在于能縮短綠化垃圾自然腐化周期長的難點。綠色無公害循環利用在我市尚屬空白,通過實施,可徹底實現綠化垃圾無公害循環消納利用。此外,可形成綠化垃圾快速腐化發酵的微生物技術。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