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建成綠色建筑450萬平方米,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達28個;
◇2012年開工建設綠色建筑項目將達到400萬平方米;
◇到“十二五”末,綠色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比重將達30%以上。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居民生活用能需求不斷提高,建筑能源和資源消耗將呈剛性增長趨勢。為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目標,天津市按照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實施方案要求,促進生態宜居城市建設,以政策法規為先導、以技術標準為支撐,重點推進規模化綠色建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建成綠色建筑450萬平方米,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達28個;2012年開工建設綠色建筑項目將達到400萬平方米;到“十二五”末,綠色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比重將達30%以上。
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為了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天津市貫徹落實《天津市建筑節約能源條例》,制訂《天津市綠色建筑管理規定》,建立財政引導機制和激勵政策,積極推動新建城鎮、居住區以及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構建依法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格局。同時,加強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建設,在已實施的綠色建筑設計、施工、評價等標準基礎上,編制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綠色建筑標準,充實并完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為全方位發展綠色建筑提供技術支撐。
加強建設過程監管
為實現綠色建筑的可計量、可檢測、可評價,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要求,天津市率先在全國建立了綠色建筑設計、竣工驗收、運行“三段式”評價機制,并成立了綠色建筑專家委員會,積極培育了兩個綠色建筑專業評價機構,組成了綠色建筑專家隊伍,自今年開始實施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工作。此外,天津市還發布了《天津市綠色建筑建設管理辦法》,加強對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施工過程的監管,將綠色建筑專家評審意見作為施工圖審查內容,實施綠色建筑專項施工方案管理和施工過程評價以及專項驗收,注重工程過程監控,避免“死后驗尸”。
推進規模化發展
天津市以低能耗和綠色產業為龍頭,創新區域綠色建筑發展模式,重點發展中新天津生態城、團泊新城、翠屏新城、解放南路片區、于家堡金融區“三城兩區”規模化綠色建筑。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代表改善地區惡劣生態環境、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的案例。它以節能環保、科技開發和服務等綠色產業為龍頭,實施生態修復,構建湖水、河流、濕地、綠地復合生態系統,計劃用10~15年時間,使30平方公里鹽堿荒地、廢棄鹽田和污染水面得到改善,形成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共存的綠色生態城區。解放南路片區是代表提升既有城區生態環境、實施新建和改造協調發展的案例,也是繼中新天津生態城之后天津市重點建設的又一個生態城區。天津市規劃將其打造成為生態型生活社區、創意型辦公街區和專業型商貿園區,形成由新建1617萬平方米綠色建筑、保留和改造361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組成的綠色、健康、智慧的生態城區。據介紹,推進解放南路片區規模化綠色建筑,將為城市既有中心區域發展綠色建筑提供有益借鑒。
天津市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促進綠色建筑產品和部件配套發展,拉動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綠色產業協調發展,將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生態宜居和綠色產業共生的生活環境。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