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使發端于民間的藏石玩石活動迅速提升為城市的主流文化。
如果說早年群眾性收藏奇石是因為有全國大氣候和靠近戈壁石產地阿盟“天時和地利”的話,那么一躍成為奇石收藏大市靠的就是“人和”,正是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導,使發端于民間的藏石玩石活動迅速提升為城市的主流文化。
縱觀烏海賞石文化的脈絡,應該說起初就是在有關部門引導下,使奇石得以引進和被世人熟悉的。1995年,當時的市文化局群眾藝術館,聽市工商聯的同志說阿盟戈壁灘有奇石,他們看了戈壁石后就動了搞奇石文化的念頭。
1996年春天,在文化局黨組的同意下,市群藝館的郝孝禮、信衛國、張胤州去戈壁灘尋珍探寶,將一定數量戈壁奇石帶回了烏海。
1997年,市群眾藝術館舉辦了全市首屆奇石根雕展,時任內蒙古新聞出版局石玉平局長,時任烏海市副市長薄連根同志參觀了本屆展覽,給予了很高的贊譽,展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8年,市文化局和群藝館的同志先后到蘭州、洛陽、徐州、靈璧縣、上海、山東臨朐、遼寧岫巖、北京等地選進了以靈璧石、黃河石為主的多個觀賞石石種。
1999年,烏海市奇石博物館誕生,時任常務副市長劉存璋,時任副市長韓琦運,時任軍分區政委張新傳等參加了剪彩儀式,觀看了展覽。
為了充分展示博物館所陳列的奇石的文化內涵,烏海一些文化人為博物館所陳列展示的奇石起名、配詩,使這些奇石有了生命,有了活力,有了豐富的文化內韻。
時任自治區文化廳廳長焦學岱觀看了展覽,對展出的奇石以及與奇石相關的文化給予了很高的贊譽。
時任市委書記哈斯巴根興致很高地觀看了這些展出的奇石,并提出要建奇石城。
2007年,賞石文化活動被安排到第一屆黃河明珠文化藝術節中,烏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了第一屆中國觀賞石烏海博覽會,全國有100多家商家參加了烏海的展會,這標志著賞石文化正式成為城市的主流文化。
2008年,在烏海文聯的積極倡導與全力支持下,烏海市賞石協會成立。
同年8月,烏海市委、市政府主辦了第二屆中國觀賞石烏海博覽會,侯鳳岐市長十分關心和重視賞石文化博覽會,要求盡全力辦好,辦出水平,并撥款2萬元購買了彩色帳篷。本屆博覽會由于烏海賞石文化已經形成了氣氛,全國商家銷售很好,使烏海因為賞石文化而聲譽鵲起。
2009年,時任市委書記白向群提出邀請巴林石集團和烏海共同策劃、籌辦第三屆中國觀賞石巴林雞血石烏海博覽會,本屆博覽會盛大而熱烈,場面十分壯觀。
2010年,侯鳳岐市長主持召開了全市賞石文化產業座談會,對今后賞石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中華奇石》雜志主編陳西應邀參加了座談會。
2010年,第四屆中國觀賞石烏海博覽會召開前夕,侯鳳岐市長擬親自赴京邀請中石協會長壽嘉華參會,因公務繁忙,委派時任常務副市長馮玉臻前往北京,壽嘉華會長應烏海政府的邀請參加了盛會。
同年冬,市文聯副主席魏文新與烏海賞石協會會長郝孝禮對三峽賞石文化進行了參觀調研,拍攝各種奇石圖片,撰寫了有份量的考察報告。
2011年,烏海市委、市政府再次盛情邀請壽嘉華會長參加第二屆書法藝術節·第五屆(弘業杯)國際賞石文化博覽會。在本屆博覽會開幕式上,壽嘉華會長作了重要講話,肯定了烏海的賞石文化,并提出希望與建議,希望繼書法城之后,賞石文化能成為烏海又一張文化品牌、城市名片。本屆博覽會盛況空前,應邀領導、嘉賓,全國賞石界專家、學者、藏家參觀了“烏海人藏石大觀圖象暨精品奇石展”,展會取得了成功,獲得了很高的贊譽。
2011年10月以來,市委常委、宣傳部王曉平部長,溫義遙副部長在聽取了市文聯和烏海賞石協會的匯報后,明確表示支持申報中國賞石城工作,并提出了重要意見。
今年春,侯鳳岐市長、王曉平部長約見了中國觀賞石協會領導,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創建申報中國賞石城工作正式啟動。
今年3月至6月,市委常委、宣傳部王曉平部長,溫義遙副部長與烏海賞石協會會長郝孝禮幾度去北京和有關部門協調創城工作。
2012年7月2日,市委書記鮑常青、市長侯鳳岐簽署文件,同意烏海創建和申報中國賞石城。
8月14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曉平赴京參加了中國觀賞石協會舉行的中國觀賞石之鄉(城)、中國觀賞石基地評審會。會上,我市被正式批準為“中國賞石城”。
這標志著烏海繼“中國書法城”后,又將增加一張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這無疑為烏海建設文化大市增添了最為光彩燦爛的一頁,這是烏海賞石界的榮耀,這是烏海文化的榮耀,更是烏海市的榮耀。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