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以來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類常見疾病近年來,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一直都在持續增長中。調查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達到491.26億元,同比增長21.30%。在醫院用藥排名中,抗腫瘤藥物已從2002年的第4位躍升至2010年的第2位,僅次于抗感染用藥,在醫院用藥市場份額中達到17.6%,比五年前提高了5個百分點。近幾年的數據顯示植物藥抗腫瘤一直處于走高的趨勢,但發展緩慢。市場主導的明星產品發展趨緩,只有個別單品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局面,未來的植物藥發展又會有怎樣的瓶頸和機遇?
根據中國市場調查中心的數據顯示,在眾多抗腫瘤藥中,植物類抗腫瘤藥的用藥份額一直處于各類抗腫瘤藥之首,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其市場份額已增長到37.14%。在中國抗腫瘤藥市場上,銷售較好的植物生物堿和其他天然藥是紫杉醇、羥喜樹堿、長春瑞濱、多西他賽等。這類藥物不但在干擾癌細胞的微蛋白合成中發揮主要作用,而且還具有誘導細胞凋亡、抗血管形成的積極作用,在抗腫瘤藥物中有不可替代地位。該類藥物臨床需求的走高,推動了其上游原料藥市場的火爆。與此同時,新的產品也嶄露頭角,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抗腫瘤植物藥銷售金額放緩,各抗腫瘤植物藥的增長高低各不同,除了明星產品外,到底哪些產品具有新的市場抗癌價值?從進出口數據的分析到國內外市場的現狀分析和發展趨勢,生物谷邀請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主任張中朋,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的市場分析師范淮平一同座客2012抗腫瘤植物藥產業發展論壇,針對我國植物類抗腫瘤藥物的市場狀況做出了分析。
天然藥無論在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防止復發轉移、延長生存期,還是在與放化療配合、增效減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全球所應用175種抗癌藥物中,有57%直接或間接來源于天然產物。但是僅6%做過生物活性篩選,15%經過植物化學的評價,不到10%的藥用植物經過詳細的藥理研究。所以,天然產物研發創新藥物的潛能十分巨大。結合西藥的聯合用藥,臨床效果也有明顯提高,無論是從藥品的活性篩選,臨床安全評估還是到歐盟注冊審批都離不開臨床,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俞強教授、賽諾菲臨床研發總監楊毅、中國中醫科學院葉祖光及中國藥科大學教授梁毅等研究員分別就以上相關信息將做詳細講解。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