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沙草產業理論已在內蒙古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8月26日,首屆中國沙產業高峰論壇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錢學森生前提出的沙草產業理論已在內蒙古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提出沙產業構想——用系統思想、整體觀念、科技成果、產業鏈條、市場運作、文化對接來經營管理沙漠資源,實現“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良性循環的新型產業。
據了解,內蒙古沙漠、沙地及嚴重風蝕沙化土地總面積達4159萬公頃,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5.16%。上世紀90年代,長期遭受沙害的內蒙古率先實踐錢學森的理論,并于2002年成立了內蒙古沙草產業協會。
目前,內蒙古已經有11個地區成立了沙草產業協會以及一批不同類型的研究機構和實體,經營開發種類從藻類、菌類、草、灌、林、果、藥材到工業產品等。內蒙古西部的巴彥淖爾市建立了種植資源庫,鄂爾多斯市在恩格貝沙漠中建設了中科院太空實驗室,為提升我國綠色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沙草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相關鏈接:
編輯:Nausica
相關閱讀
內蒙古圖博勒國家森林公園申報成功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國家森林公園設立評審會上,通過觀看申報視頻、公園創建匯報、評審論證及現場答疑等流程,呼倫貝爾阿榮旗申報的內蒙古圖博勒國家森林公園得到了與會22位專家的一致肯定,獲得全票通過,申報成功。【詳細】
內蒙古林業生態建設年均超1000萬畝
近年來,在國家林業生態建設專項資金支持下,內蒙古以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不斷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力度,每年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超過1000萬畝,約占全國林業建設總任務的10%,累計造林面積居全國首位。【詳細】
從生態鏈到產業鏈 內蒙古治沙成果顯著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成為新中國實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光輝起點。70年來,內蒙古各族人民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守望相助,各項事業顯著發展。多年來,內蒙古堅持生態治理,先后實施了京津風沙源、天然林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