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市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林業局總工程師盧益民就我市開展造林植綠,加快建設綠色渭南工作舉行新聞發布。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緊緊圍繞建設綠色文明新市的戰略目標,將其作為促進經濟綠色增長的一項重要工作,著力在實施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穩妥開展集體林權改革等方面下工夫,全市生態文明建設速度和質量明顯提升,綠色渭南建設步入快車道。
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綠色東大門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戰略目標提出后,各級各部門提早安排部署,廣泛宣傳動員,認真組織實施,按照城鄉全綠化、城市森林化、環境生態化的要求,大栽楊柳槐,廣種經濟林,重點抓好環城生態防護林,西潼、西禹高速公路,隴海鐵路沿線和黃渭洛灘涂綠化工程,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和城市綠化率,營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態景觀。2011年我市造林綠化重點推進千里綠色長廊和干雜果經濟林建設,完成造林40.09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8.09萬畝,封山育林22萬畝。營造干雜果經濟林17萬畝。建設綠色長廊455.5公里。圍繞秦東大地園林化“3511”工程,即建設北部山區水土保持林、中部原區田園景觀經濟林、南部山地水源涵養林“三帶”工程,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黃、渭、洛三河沿岸景觀防護林帶建設、景區出入境口美化,濕地灘涂恢復與保護,苗木花卉繁育“五大重點工程”,以及100個園林化示范城鎮、1000個綠色家園示范村。全市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25.58萬畝(不含果樹),義務植樹1207萬株。其中:北部山區水土保持林帶、中部原區田園景觀經濟林帶及南部山地水源涵養林帶完成造林14.52萬畝;千里綠色長廊建設、黃渭洛河防護景觀林帶建設、主要景區和出入境口綠化工程完成造林7.39萬畝、濕地灘涂恢復植被面積0.26萬畝;建設園林化示范城鎮31個、綠色家園示范村159個,新增綠化面積3.31萬畝,我市生態環境和對外形象得到顯著改善。各地堅持“秦東增綠、農民增收”原則,強化服務意識,加大技術培訓推廣力度,組織開展經濟林嫁接生產,實施標準化示范園建設。全市新建核桃等經濟林基地13.24萬畝,新建楊樹、泡桐速生用材林基地4萬畝。目前,我市臨渭區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韓城市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林業生物產業基地,花椒、柿子、紅棗、核桃均有被國家林業局或經濟林協會命名的“中國經濟林之鄉”,渭南經濟林發展優勢進一步凸顯。同時,堅持市場調節,政府引導,推行合同、委托育苗,完成育苗2.88萬畝,繁育各類苗木1.4億株。全市造林綠化進度之快、規模之大、標準之高、參與之廣、效果之好為歷年之最。
今后一個時期,我市將堅持保護和擴大森林資源并重,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并重,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型可持續林業發展道路。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努力使全市新增綠地面積達286.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3%;加強林政資源管理,使全市森林火情檢測覆蓋率達90%以上,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2%。以內;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在主要森林病蟲害多發林區設立預防預報點,建立健全森林動植物保護隊伍,確保全市森林資源安全;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產業,落實公共財政對林業發展的支持、補貼、補助政策,扶持涉林企業和林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建立健全交易平臺,加快林地、林木流轉制度建設,促進林地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規范流轉,協調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構建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
新聞鏈接:我市林業用地555萬畝,其中有林地371.8萬畝,疏林地33.15萬畝,灌木林地58.81萬畝。已退耕還林的坡地97.22萬畝。活立木蓄積867.1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8.9%。全市共有國有林場15個,國有苗圃18個;市域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水生動物有6目10科76種,陸生動物中鳥類155種,獸類37種。野生植物有149科150屬350種。全市現有黃河濕地和韓城褐馬雞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華縣少華山1個國家級和臨渭區石鼓山、富平金粟山、華陰華山仙峪、白水方山4個省級森林公園。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