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公園生活圈悄然興起,“一村一公園”建設如火如荼,農村綜合文化設施覆蓋率達100%……伴隨著福州文化強市的號角,連江水變清了,山變美了,鄉村變靚了,人變文明了。如今的連江,正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張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翅膀。
打造5分鐘公園生活圈
清澈的湖面波光粼粼,綠茵叢中花開遍地,這種愜意的場景就出現在連江縣城關的蓮湖公園內。酷夏傍晚,這里是居民納涼消暑的好去處。
“幾年前,蓮湖公園可不是這樣的。”正陪著孫女在公園納涼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當時附近化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蓮湖,湖水臭氣熏天,行人經過這里都會繞開走。前兩年縣政府拆掉了化肥廠,并投入千萬元巨資大力改造,蓮湖的水又變清澈了。”
去年,連江在原有5座公園的基礎上,又投入5000萬元新建了馬祖公園和含光塔公園,并籌建毗屯山公園、內河沿岸景觀公園、高速公路兩側綠地公園、九龍山公園,還將結合萬星廣場、江南鋼貿城等新興城市綜合體建設,在敖江路兩側籌建3座綠地公園。
“目前,連江正致力于建設5分鐘公園生活圈。從縣城的任何一個角落出發,步行5分鐘就能有一座公園供人休憩。”連江縣建設局規劃科有關負責人透露說。
此外,“一村一公園”也在曉澳、琯頭、東岱、坑園、蓼沿等鄉鎮興起,并向全縣各鄉鎮延伸,在最大限度保留鄉土元素、傳承地域文化的同時,力爭做到“一村一品”、各具特色。
為農民送知識上門
黃岐鎮作為漁業重鎮,村民主要依靠近海捕魚和加工養殖為生。去年,鎮里建立了文化站,站內設有農家書屋、文娛活動室、科普學習室、教育培訓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等設施,收藏各類圖書及音像制品1000多冊(張)。
“這是家門口的圖書館。”黃岐鎮村民陳東升說,“從前養殖靠的是經驗,遇到魚苗得病,就只能等著縣里派專家來給我們解決。自從文化站建成后,我有空就會來這里查查資料,魚苗的一些小病都能在書上找到治療方法,可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公共設施建設的一片繁榮之下,連江縣的文化設施建設同樣如火如荼。自2008年以來,連江投入400多萬元建成22家鄉鎮綜合文化站;斥資200多萬元建成242家農家書屋;出資500多萬元建成18個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和農民健身中心。如今,連江縣農村綜合文化設施覆蓋率達到100%,為農村文化的繁榮提供有力保障。
美麗如畫的公園,星羅棋布的文化活動陣地,人流涌動的公益性影劇院……連江縣有關領導表示,連江縣將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推進文化資源共享,把廣大農民急需的科學文化知識送到農民家門口,最大限度滿足農民群眾“求樂、求知、求技”的迫切需求,為建設更加優美更加和諧更加幸福的連江而努力。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