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浮床治水技術出水 專家打造北京水上花園
在養殖池塘中種植水生蔬菜與河道中種植水生花卉,可以治理水體富營養化,這項利用生物浮床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技術正在逐步完善、成熟,推廣規模也在逐年擴大,今后廣大市民將在北京市更多的水體中看到該項技術的應用。
該項技術是以生物浮床等浮島設施為載體,將一些適合水生的經濟植物,如蔬菜、花卉等種植在富營養化水體中,通過植物的生長不僅可以吸收水體中的過多的氮、磷等有害元素,實現改善水體水質條件的生態效益,而且還能夠增加額外可觀的經濟效益與景觀效益。
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始于2010年,在前兩年的工作基礎上,今年該站依托市財政“利用生物浮島治理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對該技術進一步優化,繼續試驗一批適合種植的水生花卉,如美人蕉、萬壽菊等,以測定其對水體總氮總磷等因子的吸收情況。
同時,該站技術人員自行設計制作了1000套適合種植空心菜的新型泡沫浮島,已經在海淀、房山、密云等區縣進行示范種植;此外,該站技術人員今年重點擴大了浮床技術的應用范圍,在北京市的龍潭湖、北小河與團結湖等公園以及部分河道中進行了示范種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編輯:liang
相關閱讀
全國首屆睡蓮文化節在陜西韓城開幕
9月1日,由中國園藝學會水生花卉分會、韓城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7全國首屆睡蓮文化節"在韓城市國家文史公園開幕。【詳細】
棲霞山水生花卉漸入盛放期
眾所周知,棲霞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記者在景區內的彩虹明鏡、桃花湖、楓林湖、飲馬池、鋪翠池、攬紅池等多個湖面看到有很多的睡蓮,不同的品種開出不同的花色,十分好看。【詳細】
大連植物園成功栽培多種水生花卉
記者從風景園林處科研所了解到,該所根據植物園“映松池”水面環境特點,今年5至8月,因地制宜地從大批的水生植物中精挑細選出5個品種睡蓮、10個品種荷花、蘆葦、鳶尾、水芋、慈姑等,共6類既美觀且易栽植的水生花卉植物新品種作為引進對象,經過科學護養栽培,取得良好效果。【詳細】
城市景觀水體富營養化治理獲突破
近日,由中國公園協會、中國水協排水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城市景觀水體富營養化綜合治理現場會”在安徽池州召開。期間,安徽省科技廳委托專家對安徽雷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水體底泥洗脫原位置換裝置”進行了鑒定,專家一致認定,該裝置為我國城市景觀水體乃至其他大型水體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具有開創意義的新思路、新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