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河成索命河 規劃與管理需關注安全問題
農村:溺水者多為學生娃
6月9日下午3點左右,安丘市新安街道一少年在離家不遠的辛宅子水庫游泳時溺水身亡。10日下午6點,事發26小時之后,尸體被打撈上岸。負責此次打撈工作的濰坊某潛水俱樂部的孫先生告訴記者,當時潛到水底,水很深,水底有沙坑,尸體懸浮在水中,渾身早被水草“包裹”起來了。
據孫先生介紹,他從事潛水打撈工作已經有四五年的時間了,每年打撈的尸體近百具。“尤其是從6月到10月,這幾個月溺水人數呈雙位數增長,能達到六七十人。溺水的人當中40﹪-60﹪是中小學生,尤其以農村地區學生居多。”
農村由于缺少娛樂設施,每逢假期,孩子們只能自娛自樂。而嬉水是孩子們的天性,散布在田間野外的河流、池塘、溝渠、水庫,都是農村孩子玩耍的樂園。在帶來童趣的同時,危險也無處不在,加上一些家長忙于農活或生計,對孩子疏于監管,導致事故頻發。
“從這幾年的打撈經驗來看,除了家長的疏忽,更主要的是農村一些河流采砂盛行,本來是一個小水坑,一抽砂就能抽出一個七八米的大水坑。而且抽砂還導致許多地區水流湍急,水中暗藏漩渦、暗流,水底沙坑遍布,在這樣的環境中嬉戲,孩子們極易溺水。”孫先生分析說,這次萊蕪7名中學生溺水事件,涉事水域就由于常年挖沙水流很急,而河道間部分地段塌陷,導致溺水人員位置、方向一時難以確定。
此外,農村的野水庫、塘壩特別多,尤其是昌樂、安丘、諸城、壽光等地。孫先生表示,這些野水庫周邊缺乏必要而有效的警示標志,有的地方即使掛有“禁止游泳”的牌子,但往往無人看管,一旦發生溺水生還的可能性很小,有的甚至過了好幾天才發現。
呼吁:有關部門建立專業水上救援隊
據了解,我市每年溺亡人數居高不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專業的救援人員,救援方式不正確或者救援不及時導致。因此不少市民呼吁政府部門能夠成立更多的專業的水上救援隊,并在溺水事故多發河段設置救生設備,設立明顯警示牌,公布救援電話,方便及時救援。
那么對于溺水者,采用什什么方法救援成功率更高呢?劉玉福說,在水中救援溺水人員不能逞匹夫之勇。救援人員如手邊有適合救援的東西,最好扔過去讓溺水者抓住,比如竹竿、毛巾、木頭等。如果身邊沒有搶救用品,又沒有搶救經驗者,下水救助時,最好帶一條繩索,一頭系在岸上,另一端扔到溺水者手中,讓其抓緊后將其拖上來。
“如果溺水現場沒有這些設備,施救者應該從側面或后面接近溺水者,切忌從正面接觸溺水者。”劉玉福說,因為溺水者求生的本能已經讓他失去理智,他在水中亂抓、亂踢很容易把施救者拽入水下或踢傷。救援隊員通常情況下采用的方法是,施救者跳入水中,距離溺水者兩三米距離時,施救者潛到水下,轉到溺水者身后,用雙手托溺水者的后腰或者臀部,使溺水者可以喘氣。然后從后面托溺水者的兩肩或腋下位置,采用仰面蛙泳蹬腿方式將溺水者拖到岸邊。如果施救者也不會游泳,盡量就不要下水了。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在等待專業救護人員到來的時候,不要放棄搶救。“上岸后,應該立即清除口、鼻中的污泥、雜草,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的腹部置于搶救者屈膝的大腿上,頭部向下,迅速按壓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內的水倒出。”劉玉福說,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意識不清,要迅速打開其氣道,口對口吹氣兩次,抓住救命黃金時間4—6分鐘,救命成功率可達到90%。如果發現溺水者呼吸、心跳驟停,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搶救。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
北京:數字技術立體化展現壯美中軸線
一條中軸線,撐起古都脊梁,串起一路風景。然而,在實地探訪時,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位都無法一覽全局。實景三維系統彌補了這一遺憾,讓人們可以全方位領略中軸線的獨特神韻。記者近日獲悉,借助數字技術【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