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態城:“三和”“三能”下的生態創新
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投資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主要負責中新天津生態城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投資與建設工作,并作為合資企業的中方股東,開發中新生態城區域內的住宅、商業與科研產業用地。下屬能源、市政景觀、建投、環保、動漫園、城市資源、公屋、水務等專業公司,分別負責生態城區域能源基礎設施、市政景觀、公建項目、環境治理及生態城城市資源、國家動漫產業示范園區、水資源利用等項目的開發、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工作。
成立第一年,投資公司便實現盈利,至今已累計盈利8.29億元。截至2011年底,公司總資產達到124億元,凈資產37.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10億元;營業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16%,凈利潤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85.5%,總資產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39.8%,資產負債率始終保持在70%以下。截至今年5月底,累計完成納稅10.7億元。
從2008年初至今,四年多的時間里,按照生態城整體規劃和指標體系的要求,投資公司先后開發建設了生態城國家動漫產業示范園區、污水庫治理、薊運河口風力發電、停車場及中央大道等光伏發電、動漫園綜合能源站、生態城公屋、垃圾氣力收集系統以及生態城基礎設施運營管理體系等大大小小項目上百個,并將“三和”與“三能”的生態城發展理念融入到這些項目的開發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升改進,為將來生態城在全國復制、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起步創業
得益于兩國合作
生態城與其他功能區相比,其起點更高、責任也更大,同時也得到了兩國各級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共同設立了“政府+企業”的新型合作模式。
記者: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建設沒有先例可循,沒有模板可參考,接手投資公司后,面對這30平方公里的鹽堿荒灘,開發建設工作是怎樣起步的?
孟群:說起生態城開發建設的起步,就不得不提中新兩國合作。生態城是中新兩國政府間繼蘇州工業園之后又一重大合作項目,這就決定了生態城與其他功能區相比,其起點更高、責任也更大,同時也得到了兩國各級政府部門的極大關注,共同設立了“政府+企業”的新型合作模式。
從政府層面來說,中新雙方先后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加坡共和國政府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一個生態城的框架協議》等協議,成立了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中新聯合工作委員會以及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對生態城實施統一行政管理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委員會。
特別是作為生態城地方法規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管理規定》,還從天津市政府規定的角度明確了投資公司的兩大主體地位:一是生態城土地整理儲備的主體,負責對生態城內的土地進行收購、整理和儲備;二是生態城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維護主體,按照生態城管委會的計劃要求負責相關設施的建設、運營和維護,并享有相應的投資權、經營權和收益權。據我所知,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將企業職能寫入地方法規的管理規定。更重要的是,生態城管委會還在生態城《總體規劃》與《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授予投資公司涵蓋基礎設施、環境治理、能源利用等領域的18項“政府授權”,使得投資公司可在政府的監督下,獲得政府下放的開發建設“實權”。這一方面體現了政府的胸懷與魄力,另一方面也為企業運作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為在開發建設中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鋪平了道路,為今后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在企業合作層面,除由中新雙方聯合體成立的中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外,投資公司還與新加坡企業合資成立了能源、環保、水務等專業公司,分別負責生態城能源基礎設施、環境治理及水處理等方面工作。
正因有了中新兩國多層面的合作,才使得生態城的開發建設能夠在無先例可循、無模板可參的情況下,一步步發展至今。
2
戰略方向
打造“城市資源經營完整版”
按照“城市資源經營完整版”的構想,利用中新合作這一平臺,再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我們在2008年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企業戰略體系。
記者:在天津泰達集團任職期間,您曾提出“城市資源經營”理念。作為一名頗有經驗的區域開發領導者,來到投資公司后,您對投資公司的發展定位及戰略又有著哪些構想,是否會延續“城市運營”理念?
孟群:“城市資源經營”確實是我在泰達集團時提出的一個理念,不過當時針對泰達發展提出的“城市資源經營”主要針對的是城市資源當中的商業及可經營部分。而生態城的情況不同,投資公司的開發建設任務也不僅僅涉及房地產、商業地產的開發,還涵蓋了工業地產、基礎設施、環境建設、受政府委托進行公共設施建設的職能,所以我認為,在生態城這一理念應轉化為“城市資源經營完整版”。
按照“城市資源經營完整版”的構想,利用中新合作這一平臺,再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我們在2008年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企業戰略體系。
在整個戰略體系中,“一”就是一個定位:做生態城市的實踐者,因為生態城的建設沒有樣板,所以我們只能以探索者的姿態,一步步實踐生態城市建設。“二”是指兩個愿景:就是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三和”,以及能實行、能復制、能推廣的“三能”。“三”是三個使命:實現社會責任與股東價值相結合、資源整合與資本運作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合作發展相結合。“四”是指四個布局:城市資源、資本平臺、系統方案、戰略聯盟。城市資源就是說要搶占更多城市可利用資源進行開發經營并挖掘其內在價值來助力企業發展;資本平臺就是要為更多的項目搭建可對接的資本平臺;系統方案是指在生態城的具體開發建設中,針對項目的投資、建設、管理和運營形成系統方案,以利復制、推廣;戰略聯盟則是,圍繞重點行業及相關產業鏈,搭建企業戰略聯盟,也就是讓“專業的人”在生態城做“專業的事”。“五”則是五個核心價值觀:誠信、生態、合作、創新、發展,這也是我們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
3
建設運營
“四化標準”解決傳統難題
創新的采用了“投資一體化、建設標準化、管理信息化、運營系統化”的“四化標準”建設模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難題,還實現了道路、管網、綠化等專業的高效管理、同步完成。
記者:您曾提到過,生態城的開發建設從零起步,因此特別需要一個全新的規劃與建設模式,來解決傳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產權不清、養管不力等問題。作為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建設主體的投資公司又是怎樣應對上述難題的呢?
孟群:生態城的開發建設確實需要從一開始就力爭規避掉傳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產權不清、養管不力等問題,于是我們在不斷摸索中,創新地采用了“投資一體化、建設標準化、管理信息化、運營系統化”的“四化標準”建設模式,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難題,還實現了道路、管網、綠化等專業的高效管理、同步完成。
在“四化標準”中第一是“投資一體化”。這一方面是指對生態城區域內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用地采用了紅線內外一體化配套;另一方面則是指,投資公司作為項目的投資與資金結算中心,各專業公司作為建設管理中心,實現了水、氣、熱等不同專業之間的統一投資、協調施工、同步完成。以某小區“紅線內外一體化配套”的管網鋪設為例,傳統城市建設的管網鋪設,紅線內也就是小區內由開發商負責,小區外由政府各相關建設部門負責;在生態城,小區內外管網的投資、鋪設、運營、維護都由投資公司一家負責,不僅避免了居民入住后管網維修的“扯皮”現象,各類管道的集中鋪設也杜絕了“馬路拉鎖”的出現。
第二就是“建設標準化”,這也是當前公司大力推行的。我們按照生態城總體規劃和指標體系要求,組織各專業公司對專業施工制定了十余項技術導則,還結合生態城管委會出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制定了多項具體的管理辦法,涉及到工程項目的標準合同、合同變更、簽證管理、資金管理、履約保證、基建例會制度等方面。這樣,不僅使招投標等過程中的人為因素減少,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就是“管理信息化”。通過目前最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我們將生態城基礎設施項目的各項指標情況都進行了詳細的數據匯總,用以解決生態城未來發展規劃、決策以及管理問題。比如,生態城地理信息系統就實現了對地上建筑、道路、景觀的空間定位以及對地下管網資產的數據采集,我現在就可通過系統直接看到生態城某個項目某條管網的用途、投資、尺寸參數、使用年限等詳細數據,施工維修方便了;計提折舊方便了;有了原始投資,深埋地下的管網還可經過資產評估,與地上建筑一起投放到資本平臺,以利資源的有效整合與經營,充分盤活了現有資源。
第四就是“運營系統化”。一方面是指投資公司集成化的機構設置,比如在生態城,能源公司一家承擔起傳統區域內水、氣、熱三家集團公司的建設與管理職能。另一方面是指公司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建立的以“一個平臺、三個中心”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運營管理體系。通過一個全區域共享的有線光纖和無線網絡與信息平臺,公司搭建了專門負責用戶服務收費體系等的“客戶服務中心”,負責生態城能源供應、區域內用戶設施維護維修、應急管理的“維護資源調度中心”,負責基礎設施運營體系的統一規劃和建設協調等的“運營管理中心”。這樣我們就使生態城的設施維修維護、生產運行調度監控、事故應急搶險、經營統計分析、用戶日常服務等全部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構建起了一個城市基礎設施運營綜合管理系統,而這在其他地區并不多見。
4
綠色生態
有賴技術不斷創新
僅總裝機容量4.5MW的薊運河口風力發電以及停車場光伏、中央大道光伏等6個總裝機容量約12MW的光伏發電,這兩個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預計就可節約標煤63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萬噸。
記者:生態城的建設與傳統城市建設有著很大區別,更注重區域生態環保與可持續發展,但面對生態城受污染水面、鹽堿荒地、廢棄鹽田各占三分之一的原貌,投資公司是如何做到,在環境治理與基礎設施建設同步進行的同時,突出區域生態綠色特色的呢?
孟群:綠色、節能、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城的特色,也是生命力所在。記得剛到生態城的時候,每每面對這惡劣的環境,腦海里都會出現“技術創新”這四個字,如今實踐也證明,生態城的每一片綠色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持。
基礎設施建設一開始就離不開土地和基礎環境的治理,尤其是生態城核心位置還有個作為嚴重污染源的污水庫。這是一個多年治理未果的污水庫,底泥中重金屬嚴重超標。當時沒有經驗、沒有現成的技術,我們只能從零做起,進行了大量的本底調查、環境風險評估、現場擴大實驗等等,最后就是依靠填補國內多項空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僅用3年時間,提前2年徹底根治了這一“污染毒瘤”,215萬方污水經過處理全部實現一級B達標排放,385萬方污染底泥實現了循環利用,并節省了大量資金。目前,結合污水庫治理及項目延伸申請的30項國家專利已有7項獲批,這一“專利群”初步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染湖庫治理核心技術體系,還引起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注。現在我們常常接待來生態城學習污水治理技術的外省市考察團,也算初步做到了生態城能實行、能復制、能推廣的理念要求。
不過,環境治理只是綠色生態建設的第一步,我們還按照生態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20%、區域內100%綠色建筑的指標要求,不遺余力地利用技術創新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僅總裝機容量4.5MW的薊運河口風力發電以及停車場光伏、中央大道光伏等6個總裝機容量約12MW的光伏發電,這兩個可再生能源項目,每年預計就可節約標煤63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萬噸。公司投資建設眾多綠色建筑還獲得了多個國家最高等級三星級綠建標志等獎項。
可以說我們確實嘗到了技術創新的甜頭,也為生態城后續的綠色生態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5
未來道路
開創全新增長點
明年,投資公司正在籌建的工程技術中心就將正式成立,其中還將再成立環境治理中心、可再生能源中心、綠色建筑中心,利用這類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將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
記者:從2008年成立至今,經歷了四年的干事創業,相信投資公司也一定在生態城建設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孟群:雖然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抱著嘗試的心態做生態城市建設的探索者,不過四年下來確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最初是我們走出去學習,現在則是越來越多的團隊來考察。公司員工近一兩年的新增業務之一就是考察接待、相互學習。
近期,公司還按照生態城能實行、能復制、能推廣的“三能”要求,在系統內部對這幾年來的開發建設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精煉出以政府授權為依托、以企業戰略為定位、以市場機制為方向、以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為抓手、以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為特色、以優質服務為標準、以資金管理為核心、以健康成長為目標、以建設標準化為手段、以風險防控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廉潔高效為要求這12點。這些總結既是投資公司對自身工作的梳理與思考,也是為生態城將來在異地復制、推廣所做的部分準備工作。
記者:有了經驗的積累總結,未來投資公司的發展方向及戰略又將朝向何處?
孟群:首先,當然是要繼續按照生態城總體規劃和指標體系要求,在生態城管委會的領導下,做好開發、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等本職工作,也會更多地承擔起國有企業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不過,我們開始考慮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增長點。雖然生態城的開發建設仍要持續10至15年,但不少經濟區的投資開發公司在區域建設完成后便漸漸淡出的先例提醒我,投資公司必須緊跟世界經濟發展步伐,及時適應國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大環境,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從企業內部激發出全新經濟增長點。
目前看來,投資公司通過對區域環境治理及綠色生態開發所積累的大量如污水庫治理、污染場地治理等具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便是一大筆財富。明年,投資公司正在籌建的工程技術中心就將正式成立,其中還將再成立環境治理中心、可再生能源中心、綠色建筑中心,利用這類技術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將企業一步步做大做強。
人物名片
1958年出生,曾先后任職天津鐘表廠干部、團委書記,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副處長、處長,天津泰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現任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記者印象
默默付出
靜待碩果
“孟總很低調”,這是大多數媒體人對孟群的印象。當我走進辦公室,見到孟總時,他上身著一件極普通的白襯衣,下身一條黑褲,微笑著主動走來和我握手,問著“您好”,絲毫沒有一位掌管著過百億資產老總的派頭,倒像是位學者。
但當采訪開始后,一談起工作,完全脫稿卻成系統、成體系的滔滔不絕,倒讓人確信這確實是位充滿著區域開發建設經驗的老總。孟總的講述一直繼續,語氣很平、很穩,從污水庫起步時的從零做起,到如今收獲的大量自主創新技術成果;從第一個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建設到多個綠色建筑獲得國家最高等級三星級綠建標志;從城市整體資源經營到創新采用的“四化標準”,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伴隨著投資公司前進的腳步,一幅生態城系統性開發建設的畫卷緩緩打開,雖沒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酣暢淋漓,卻滿眼全是創新、務實的累累碩果。
這時,身為生態城投資公司總經理的孟群,身上透露出一種簡單或可稱謂單純的執著,那是一種對工作的執著,是一種默默付出不問收獲的執著。從鐘表廠的工人到市政府干部到泰達集團總經理再到天津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群善于在各種環境中發揮他穩健的優勢,逐步成長并能使企業順暢前行。而他的風格也正與投資公司誠信、生態、合作、創新、發展的五個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
孟群說,搞建設的干的怎樣,成果就放在那,別人一看自然了然于胸。孟群說,企業的快速發展更得益于這支高素質、年輕化團隊的拼搏與進取,他更愿意和他們在一起,在公司內部OA系統和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態日記》。
這世上有些人偏愛“大江東去浪淘金,千古風流人物”的慷慨激昂;有些人青睞“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的凌空霸氣;而相信孟群則更像另外一些人,默默付出,踏實創業,回頭時竟已是滿樹繁華、碩果累累。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王文杰:哈爾濱城市森林研究看生態城市建設
最近在貴陽召開了生態峰會,提出了要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級森林城市,這是到2020年的目標,現在已經有165個了,到2025年要增加到300個。在生態城市建設中樹木大有可為【詳細】
車生泉: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副院長車生泉教授發表題為《生態城市與海綿城市》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城市中人是核心,城市生態系統應當是以人為主體【詳細】
塔瓦才?科博凱奇:生態城市景觀方法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亞洲著名景觀設計師、泰國LAB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塔瓦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