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城市化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
很高興出席中歐城市化伙伴關系高層會議。歐盟是工業化、城市化走在全球前列的經濟體,中國是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這次訪問歐盟國家,從被譽為“多瑙河明珠”的布達佩斯,到人稱“歐洲首都”的布魯塞爾,一路走來,深刻感受到歐洲城市凝重古樸的傳統和多元時尚的風貌。此次會議的召開,是落實第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共識、推動中歐城市化伙伴關系向前發展的具體行動,標志著雙方開啟了城市化戰略合作的新進程。
中歐城市文明源遠流長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化是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今天,全球城市居民已達36億人左右,發達國家70%—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與此同時,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每個月新增數百萬城市居民,成為世界城市化浪潮的主體。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城市體系把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結為一體,城市化正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17世紀源于歐洲的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歐洲的城市獨具特色,注重空間合理布局,重視公共服務和人居環境,崇尚保護自然和歷史風貌,致力于城市體系協調發展。近些年來,歐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綠色、低碳,努力探索現代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同樣有著輝煌的城市發展史。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描繪了12世紀中國商業城市開封的繁榮景象。中國的城市也具有自身特色。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工業化、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居民從1.7億人增加到近7億人,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響與發展活力的城市群,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中國的城市化要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深刻認識到,城市化對經濟、社會、文化都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面向未來,中國致力于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城市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
中國的城市化,是擴大內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目前,中國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明顯高于農村居民。城市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有1300多萬人口從農村轉入城鎮,這對衣食等日用消費品、對住房和汽車、對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都會形成巨大需求。去年中國的城市化率超過50%,但要達到歐洲70%多的水平,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城市化是中國經濟增長持久的內生動力。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們推進城市化,需要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保護自然生態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的城市化要以人為本
中國的城市化,是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的城市化。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即使城鎮人口比例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還會有幾億人口在農村生產生活。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需要我們在提高工業化水平、推動城市化加快發展的同時,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大農業投入力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我們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立足國內增加主要農產品供給,以確保糧食安全。
中國的城市化,是以人為本、公平共享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使更多居民享受現代文明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中國將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建設和諧宜居的現代城市,推進農村轉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促進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使廣大居民共享發展成果和城市文明。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國城市化質量評估報告》出爐
記者從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獲悉,由該研究委員會和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詳細】
特色小鎮建設:三大問題及應對之策
自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以來,形勢喜人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苗頭和認識偏差,這需要我們及時理清和調整。當前,我國特色小鎮發展存在三大問題:以招商引【詳細】
徐林:城市化是中國未來最重要結構性改革
按照維基百科的定義,城市化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過程中是農業勞動力像非農產業轉移就業、農村人口向城市地區集聚居住,以及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我特別關注后面這句話,"整個社會不斷適應這一變化的過程"。【詳細】
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階級分析
城市化就是從以農村為主的社會,向以城市為主的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的各階層不斷重組、分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