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淇:推綠化工程 促農民增收
近日,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察看了延慶、懷柔、密云三區縣造林綠化工程完成情況,聽取后期養護工作和區域發展規劃匯報。
他充分肯定前階段平原造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績,要求相關區縣和部門加大科學養護管理力度,確保林木成活率,有效提升環境質量;制定好政策,把推進綠化工程同促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讓農民在植樹造林中得到實惠,享受更加優美的環境,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一同調研。
延慶:流轉土地 農民增收
延慶縣媯河兩岸,葉綠抽芽,萬畝森林公園已初現規模;蔡家河景觀生態林,不同種類的高低喬木、灌木錯落有致,放眼望去,一時看不到頭。
園林部門負責人說,這是今年全市唯一新增造林地塊面積達到萬畝的綠化項目,1.6萬畝新增林地將與原有林融合,造就2.3萬畝綠色海洋的壯觀景象。
“植樹造林需要流轉土地,農民能接受嗎?”劉淇問。
“土地流轉成林地,農民最受益!”延慶縣負責人算了筆賬:以前種玉米,一畝地一年毛利千把塊錢,純收入只400多元。造林工程開展以來,按現行政策,光土地流轉費農民每年每畝地就能拿到800元,這筆收入將持續到2027年土地承包合同期滿;此外,種樹賺勞務費,一天至少80元;后期養護,這片新增林地還能提供1070個就業崗位,優先考慮當地農民,一天又是100元。一片林地創造三條增收渠道,百姓的生活環境質量大大提高,日子過得更舒坦了。
劉淇高興地點頭:“流轉土地保證收入穩定,后期養護提供就業崗位,林下經濟能創收增收,我們一定要制定好政策,在改善生態環境同時,讓農民得到實惠。”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河北大廠:撬動造林綠化社會資金超10億元
大廠回族自治縣在造林綠化中,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導企業、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林業生態建設,吸引了綠美明靜、北京星河園林等11家公司、8家大戶及廣大群眾自發造林,共撬動社會投資10.3億元。【詳細】
大連造林綠化“高大上”
自2011年以來,“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已經成為大連提升生態建設水平的新起點。著力健全造林綠化機制、創新大眾參與方式、提升城市造林綠化品質,實現了大連造林綠化從“數量達標”到“品質提升”、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開創大連造林綠化形成“高大上”的精品模式。【詳細】
石家莊造林綠化和濕地保護專項實施方案出臺
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今年石家莊市森林覆蓋率要達到39.9%以上。近日,《石家莊市造林綠化和濕地保護專項實施方案》出臺,明確了石家莊市造林綠化的重點任務和目標。【詳細】
廣東佛山:年底建成7個區級以上濕地公園
7月18日,高明區召開“創森”百日沖刺暨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試點會議。今年10月,佛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下簡稱“創森”)工作將迎來國家總驗收,目前高明區的各項創森工作已基本完成,下階段將盡快完成各項掃尾工作,包括建成7個區級以上濕地公園、10個鄉村森林家園等,同時高明區將探索推進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試點,打造森林城市整體LOGO形象系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