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變廢為寶作肥料
水葫蘆又稱鳳眼蓮、鳳眼蘭、假水仙等,是雨久花科鳳眼蘭屬植物。其原產于南美洲,是世界上生長、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我國在20世紀30年代糧食極度短缺時從南美引進,六七十年代曾作為畜禽飼料推廣,近年來由于其營養價值不高和飼料的普及而逸為野生,尤其是內河內湖的富營養化水體使其生長速度近乎瘋狂,成為一大公害。水葫蘆已在我國南方17個省(市、自治區)泛濫成災,據報道,我國每年人工打撈水葫蘆花費至少超過1億元。
不過,水葫蘆在生長過程中聚集了大量營養元素,這些營養元素又是植株生長所必需的。因此,可利用水葫蘆為原料生產作物有機肥料和基質,化害為利、變廢為寶,一方面減少水葫蘆對水域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優良的有機肥源。
記者在江蘇江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宜興基地看到,以水葫蘆為主要原材料生產的苗木栽培營養土像一座座黑色的小山。據該公司銷售經理蔣文俊介紹,這種基質以水葫蘆、稻殼和菇渣為主要原料,經過一定比例配比進行堆肥后形成最終成品。其富含礦物質和植物營養元素,無病原菌,無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同時,這樣的基質利于根系生長,適應幼苗生長發育的生理需求,生根、保根和養根效果好,起苗不傷根,定植后無緩苗期。
除了栽培基質,水葫蘆也是制作有機肥料的好材料。福建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通過實驗得出結論,由閩江中上游水域所撈取的水葫蘆植株樣品的基本養分較高,而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規定的限量標準,能夠作為花卉苗木有機肥料研制的原料。采用“微生物好氧發酵堆肥化技術”工藝生產的水葫蘆有機肥料產品,其中水葫蘆有機肥有機質含量可達49.88%,氮磷鉀總養分含量可達11.423%,屬于優質的作物有機肥料。
在具體使用時,對于生長期較短的小型植株種植與扦插,可以將泥土和用水葫蘆生產的有機肥按1:1或2:1的比例調配,具體情況根據植株的大小,適當調配比例。
對于草坪等植株矮小、叢生的草本植物,沿植物根部撒施薄薄一層就好。對于中大型單株植物(高80厘米以上),沿植株滴水線內側,挖深14厘米至18厘米、長寬各20厘米的小坑3個(或沿滴水線內側、植株下面挖深14厘米至16厘米的月牙形條溝),放適量有機肥后,用表土回填。
“要想將水葫蘆制作成有機肥料,需要烘干、粉碎、和其他基質攪拌、混入雞糞發酵等一系列過程,其中最費時費事的就是烘干。”蔣文俊告訴記者,水葫蘆植株體內90%以上都是水,處理量小的時候簡單,但要一次烘干上萬噸的水葫蘆,非常麻煩,對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另外,烘干造成的污水處理也是一個需要注意的難點。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未來10年 河南規劃造林2252萬畝
河南省政府在鄭州舉辦了《森林河南生態建設規劃(2018-2027年)》評審會,經過審閱、質詢和討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侖、中國科學院院士傅伯杰、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守正等院士、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該《規劃》。【詳細】
重慶豐都:47公里長江兩岸實現綠化全覆蓋
“現在的長江豐都段兩岸,都被郁郁蔥蔥的林木覆蓋了,看不到一塊裸露的田土。”10月17日,說起長江兩岸的生態環境變化,豐都縣林業局產業中心主任潘登科十分自豪。近幾年,豐都補“天窗”、接“斷帶”,經濟林與生態林建設并重,縣境內47公里長江兩岸基本實現綠化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8%。【詳細】
山東11市入選國家森林城市 生態綠化各有高招
記者從山東省林業廳獲悉,山東省日照市、萊蕪市獲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截至目前,全國共計137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