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貴陽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及實施條件
一、貴陽市林城的建設
林城建設的未來:充滿希翼的綠色。
力爭到2010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61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1%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達15平方米以上;2020年,達到45%以上;2050年,達到并穩定在50%以上,實現“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村庭院花園化”,生態步入良性循環,把我市建成最適宜創業、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型生態城市。
林城建設的突破口:加速中心城區綠化。
無庸諱言,過去由于受市中心區建筑密度過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廣等因素的制約,貴陽中心區的綠化是一個“弱項”,為此,加速中心城區綠化的工作已經被列為林城建設的突破口。貴陽市《規劃》的大致內容:市中心城區綠地系統規劃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為:“新區鋪綠、舊區增綠;藍綠相依,綠環相扣;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山城交融、組團發展”。新區鋪綠、舊區增綠:金陽新區建設注重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按照系統性、均衡性的原則,合理的規劃建設綠地系統,力爭建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的生態形園林新城;市中心區則針對綠地分布不均的弱點,綠地建設從“見逢插綠”轉為“規劃建綠”,舊城改造與環境綠化建設同步進行,按服務半徑(300至500米)規劃布局區公園綠地及小游園,切實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精神。藍綠相依,綠環相扣:加強花溪河、四方河、南明河、小車河、魚梁河、市西河、貫城河等河道的保護建設,充分利用河道兩岸的保護帶進行綠化;進一步完善片區間綠化隔離帶建設。綠心通氣、綠廊導風:在中心區南部以河濱公園及人民廣場形成一個較大的中部綠心;十里河灘沿線綠化形成城市南北方向的通風走廊。山城交融、組團發展:結合貴陽“山城”特點,充分利用不適宜作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山頭,加強林業綠化,并因地制宜地修建一些游覽步道等園林配套設施,突出“林城特色”。
林城建設的支撐:深化體制改革。
已經出臺的《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意見》,從建設“大貴陽”和實現“兩個率先”的戰略高度出發,對貴陽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林業建設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是指導貴陽市林業綠化事業大步前行的綱領性文件和政策保障。
二、貴陽市生態建設的實施
建設森林城市為貴陽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所謂經濟是主導、社會是框架、生態是基礎。自然生態系統是最可寶貴的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從2001年到2004年,舉全市之力,用三年時間讓母親河——南明河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讓貴陽人民重新擁有一條清潔、美麗的河流,提升貴陽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
2001年5月,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的八大工程——上游生態建設工程、水利設施建設工程、污水處理建設工程、南明河花溪段十里河灘整治工程、污水收集系統建設工程、河道疏浚工程、沿河企業達標排放工程、沿河景觀建設工程涉及的水利、環保、市政、園林、交通、旅游等44個子項目全面啟動;
2003年6月30日,以治本為目的、聲勢浩大的“南明河沿岸污染源達標排放零點行動”打響。在這次貴陽環保史上首個大規模的“零點行動”中,對207家污染源單位逐一進行現場檢查、驗收。結果,在規定時間內,沿岸109家單位實現了廢水達標排放或閉路循環使用。93家單位通過改變工藝或產業調整,實現無工業廢水排放。5家單位因治理不力被依法關閉。其時,207家單位的工業廢水污染被切斷在南明河外;
在全市開展大規模的清淤活動,清淤面覆蓋南明河干流、市西河及城中心區排水大溝。在3年的清淤活動中,累計清淤總量達73.45萬立方米,為實現“水變清”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4年1月1日,《貴陽市南明河保護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標志著南明河的長效保護和管理有了法律保障,對鞏固“南明河三年變清”綜合治理工程成果,加強南明河水體、設施和景觀保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三年來,市政府陸續出臺的《貴陽市南明河環境管理辦法》、《貴陽市南明河河綠線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推動了南明河的管理和保護步入法制化軌道。
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凸現成效:上游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南明河防洪能力標準提高;市中心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框架基本形成;景觀整治讓兩岸舊貌換新顏;人為污染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長效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所帶來的生態、經濟綜合效應正日益凸顯,成為提升貴陽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源泉。
三、結語
總的來說貴陽市建設林城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突出生態建設、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的城市建設理念,確立了“環境立市”和“建設生態經濟市”的發展戰略。貴陽市打造生態型現代化都市的大手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