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生態學:一種新環境價值理念
深生態學家們希望作為深生態學的“最高規范”的“自我實現”和“生物中心主義的平等”觀念,能促使人們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環境價值觀,大量降低其人口數量,大規模地自覺減少其對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并從根本上變革經濟、政治、社會和技術制度,以維護人與自然萬物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完整。為了比較完整地表達深生態學的基本環境價值理念,1984年4月,喬治·塞遜斯和阿恩·納斯在加里福尼亞州的一個名叫“死谷”的野營地相聚,共同總結了15年來對深生態學原則的思考,提出了深生態學的著名“八大基本原則”:
①人類與非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與繁榮具有自身內在的、固有的價值。非人類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他們對于滿足人類期望的有用性。
②生命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有價值的,并有助于人們認識它們的價值。
②人們除非為了滿足生死攸關的需要,否則無權減弱這種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④人類生活和文化的繁榮是與隨之而來的人類人口的減少相一致的。非人類生活的繁榮要求這種減少。’
⑤目前人類對非人類世界的干涉是過分的,并且這種過度干涉的情形正在迅速惡化。
⑥因此,政策必須改變。這些政策影響基本的經濟、技術和意識形態的結構。事情變化的結果,將與現在的情形有深刻的區別。
⑦這種觀念的變化主要在于對“生活質量”(富于內在價值情形)的贊賞,而不是堅持追求一種不斷提高著的更高要求的生活標準。人們將認識到“大”(b5g)與“棒”(great)的巨大差別。
⑧同意上述觀點的人們有責任直接地或間接地去努力完成這個根本性的轉變。
深生態學的上述兩個“最高規范”和八個基本原則,集中反映了深生態學理論的本質特點。它們既是一種新型的環境價值理念,又是一種環境保護運動的行動綱領。
四、深生態學揭示的現代環境價值觀念及其認識局限
深生態學是一種深刻而復雜的生態哲學理論體系。它所揭示的許多合理的環境價值觀念,是對人類生態智慧的概括和發展。筆者認為,深生態學向我們揭示的最重要的現代環境價值觀念是:
1.生態“大自我”的環境整體主義觀念。深生態學的首要最高規范“自我實現”,把人的自我利益與大自然中的所有物種、生命共同體、生態系統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把人類道德共同體的范圍擴大到整個“生物圈”或“生態系統”,這是人類價值觀念上的一種變革、道德觀念上的重要進步。深生態學倡導的生態“大自我”的整體主義價值觀念,是人類面對生態環境惡化挑戰的重要“生存智慧”。
2.“所有的自然物具有內在價值”觀念。深生態學超越人們以往僅僅把自然物、非人類的生命體僅僅看作是人類的“工具”或“資源”的狹隘認識,肯定所有自然物、生物物種具有內在的、固有的價值,有益于人類不僅把大自然當“工具”,而且把大自然本身也當“目的”看待。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中,只有承認自然物、其他生命物種的內在價值,才有利于人類尊重生命,善待大自然,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健康運行。
3.“生命物種平等”觀念。“生命物種平等”觀念,是對人類,特別是西方舊有文化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挑戰。盡管人們對于“生命物種平等”觀念有不同的理解和爭論,但它作為一種現代環境價值理念有益于人類重新認識人在大自然的位置。人類應當成為大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平等一員和“善良公民”,而不應當是大自然中狂妄的“主宰”。須知,“假如我們傷害大自然的其他生物時,我們便在傷害我們自身。”
4.“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觀念。從現代生態科學認識的角度看,保持地球生物圈中生命形式的豐富性和物種的多樣性,對于維持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以及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換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維護生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現代環境價值理念。
5.“物質上的足夠使用和再利用”觀念。地球的資源供給是有限的,為了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必須反對傳統的、無限擴張的生產和消費觀念,倡導物質上的足夠使用和再利用觀念。人為的商品廢棄,產品規格越大越好,物質上的揮霍浪費,是與現代環境道德觀念格格不入的。環境標準應當成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尺度。
6.“恰當的技術,非主宰的科學”觀念。人類以往通常把科學與技術看作是“戰勝自然”、“統治自然”的手段。而現代環境價值理念,要求技術與科技“生態化”,把是否有利于自然資源節約、利用和再生,是否有利于生態環境的穩定與完善,作為科技成敗得失的一把基本尺度。
7.“控制人類人口增長”觀念。當今世界面臨著人類人口過度增長帶來的環境、社會、教育和生活保障的嚴重壓力。控制人類人口的增長,保護自然環境,促進其他生命形式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是一個重要的現代環境價值理念。
8.“手段簡單,目的豐富”觀念。“手段簡單,目的豐富”,是深生態學提出的全新生活價值觀念和消費方式。它向目前占統治地位的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消費觀提出質疑。物質的目的應當為更大的自我實現的目標服務。人類生活的文明尺度,不是在于“生活標準”即物質占有量的不斷提高,而在于“生活質量”即物質的充分利用和精神生活的完善。
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深生態學的基礎是“自我的直覺與經驗”,因而在理論的認知層面上依舊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例如,完全拋開人的主體性,從純“自然主義”的角度來闡述“自然價值”,難免陷入認識論的誤區。又如,“平等”是一個受具體歷史條件制約的社會性概念,深生態學的“生物中心主義的平等”,則具有抽象的、過于理想化的認識傾向。但是,瑕不掩瑜,深生態學以自己獨特的理論方式揭示的一些合理的現代環境價值理念,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分析和吸取。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