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濕地公園呼喚人文內涵
“無錫歷史上就是天然的生態濕地”
“這是考古隊員近年在本地挖到的一些距今近萬年的動物牙齒,有老虎的門牙,有象牙,有魚的牙床……”考古專家告訴記者,無錫遠古時代是一個天然的動物園,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應有盡有,“這跟無錫是天然的生態濕地,氣候宜人,大有關系”。
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北倚長江,南瀕太湖,京杭大運河從城中穿過,自古以來,無錫濕地種類豐富,有湖、有河、有塘,河床就像一張大網,縱橫交錯于無錫城內。無錫還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有著大片的稻田。“別小看這些稻田,它們跟湖、河一樣,是天然的蓄水庫,可以蓄水防旱,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止環境污染。”無錫的先民們就是在這片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充分利用天然的生態環境繁衍生息、創造財富。“無錫的生態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尚賢河濕地慢行系統開放
濕地公園正成為“城市之腎”
近年來,無錫致力于濕地的投入和濕地公園的建設,努力讓其發揮城市的“腎功能”,并曾于2010年對濕地保護與恢復制定過一個長期規劃。目前無錫已有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蠡湖國家濕地公園和梁鴻國家濕地公園三個國字號濕地公園。除梁鴻國家濕地公園外,其他濕地公園均是開放式的免費公園,其中蠡湖濕地公園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開放式濕地公園。
2005年5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名錄的無錫長廣溪濕地公園,是連接蠡湖、太湖的生態廊道,總長10公里,占地約260公頃,其中水面約80公頃。它依山傍湖,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非常優越。“以10公里天然河道為主線,串起兩岸的濕地,是典型的環太湖地區生態系統和濕地景觀。”專家介紹說,今天正想方設法恢復濕地原貌,重建長廣溪周邊濕生植被帶,帶動以長廣溪為軸的水系結構,恢復其對無錫入湖徑流的凈化作用。》》》注重綠化濕地建設 太湖新城綠意盎然
在吳文化博覽園內的梁鴻國家濕地公園,是去年晉級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東與鴻山遺址公園農業生態展示區接壤,西鄰泰伯瀆,北起泰伯瀆瞻橋,南至自然村落橋頭巷,總規劃面積1333畝,一期工程600畝,已于2009年4月開園。經過建設,梁鴻濕地從一片雜亂無章的魚塘、斷頭浜轉變成了現在的河泊連片、碧水藍天,草木繁茂、曲徑通幽的自然生態景觀園區,集中發展以文化展示、體驗、宣教、觀光、度假為一體的復合生態旅游。
對于近年來無錫在濕地建設中所做的努力,專家們普遍表示認同。市政協委員、無錫市書畫院院長王洋是一名畫家,在各地游歷,畫過不少生態美景。他說,無錫生態建設的大發展,讓老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濕地建設不但保護了城市的生態環境,也豐富了大家的生活。
濕地建設的人文內涵待加強
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對濕地建設的大力支持,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在繼續擴大濕地規模的同時,希望把濕地建得更加合理有效的聲音漸起。“希望在高投入的同時,能夠做到高產出,充分發揮在生態城市和環境美化中的作用,同時加強其人文內涵。”
據太湖文化研究會會長浦學坤介紹,歷史上的長廣溪及周邊地區有許多古橋、古井、古村落,每處背后都有歷史典故,更有歷代名人為長廣溪留下的大量詩詞和民間故事。“在過去,這里就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模板。如今,建好的濕地公園出現了‘千橋一面’、‘千亭一面’的現象,這是在‘造古’而非‘復古’,公園的人文內涵亟待加強。”有關專家毫不客氣地指出,無錫的濕地公園建設對本地的人文歷史挖掘不夠,在請外面的專家為無錫的濕地建設和保護獻計獻策的同時,還需多聽本地專家及百姓的意見,才能更好地體現出無錫的濕地特色。》》》濕地旅游還有什么新玩法 專家稱觀鳥或成新賣點
“過去的無錫,開門見山、見水;現在的無錫,開門見樓、見路。以前大家用生態水,現在都用自來水。”有學者感嘆,城市的發展使人們離濕地遠了,僅靠幾個濕地公園,解決不了改善生態的根本問題。“雖然目前修復和建成了很多濕地公園,但無錫的濕地公園有多少人去過?總體來講功能還不是很配套”。
此外,目前無錫的濕地公園仍以旅游觀光為主,公園的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環保研究等功能還需加強。希望濕地公園在開發旅游的同時,能發揮出更多的濕地生態功能,不要成為僅供游人觀賞的城市盆景。專家建議,在保護濕地的同時,增強對濕地知識和濕地公園的宣傳尤為必要,“保護濕地不光是政府的事,而是全民的事,它直接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保護濕地不僅僅是指保護濕地公園,對太湖和古運河以及自然村落的保護也應納入濕地保護的范疇,“有了國字號的濕地公園只是一個開始,怎樣利用、保護好濕地公園,同時保護好其他相關區域,讓濕地真正發揮出它的多重功能,才是要努力的方向。”
編輯:fengxiaolin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