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將不再被規定用于描述新發現植物
今年7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國際植物學大會作出了一項重要決策:從2012年1月1日起,植物學家將不必再被要求用拉丁文來對新發現的植物物種進行描述。隨著這一天的臨近,不少專家眼下都對此充滿了期待,因為這一決策一旦正式實施,將十分有助于瀕危物種的拯救工作。
植物學家以往在發現一種新植物之后,必須采用拉丁文來對其進行“命名”和“描述”,而不得使用本國語言。根據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的統計數據,地球上現有的約40萬種已知植物,均采取了這種方式加以記錄。不過,從2012年1月1日起,這一情況將得到部分改變:拉丁文不再是新發現植物“描述”環節的唯一語言,但“命名”環節仍保留以往規則。據了解,國際植物學大會之所以做出這個決策,主要是為了從長遠角度對地球上的植物進行保護。由于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和森林濫砍濫伐的情況持續加劇,很多物種也許尚未被發現就已經滅絕了。而新決策讓植物學家得以擺脫語法復雜且寫起來耗時無比的拉丁文,從而大大縮短了新發現植物的記錄過程,這無疑能夠為植物學家提供更多時間來探索其它新植物。此外,這一決策還有望給未來的醫學領域帶來新希望。眾所周知,植物是藥物研發的重要材料之一,也許在那些尚未被發現的植物中,正存在治愈部分不治之癥的良藥。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華南晚泥盆世地層發現新植物
種子植物起源于泥盆紀晚期并出現首次重大輻射演化,歷經漫長的地質時期,現成為陸地植被的優勢類群。種子的起源與演化是學術界普遍關注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