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網上認綠漸成風尚
榕樹、香樟、茶花,鼠標輕點,你就可以在三維仿真地圖上認養溫州城市公園里的綠地和樹木。用你捐贈的款項,專業人員將替你進行養護,并通過圖片或視頻方式將養護信息和樹木生長情況上傳,讓你實時進行網絡監督。
缺綠少綠,一直是溫州軟環境建設的一個軟肋。今年4月起,溫州市開始了聲勢浩大的城市轉型發展破難攻堅大行動,植綠護綠首當其沖。為了讓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溫州人都能參與家鄉的綠化建設,一種新的植綠護綠方式正在溫州興起,溫州市六城聯創辦公室開通的“我為溫州添綠”城市綠地網上認養系統受到溫州市民熱捧,正式開通10天來,已有620棵樹木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海外赤子建思鄉林
廖宗林是溫籍僑領,在歐洲創辦了中文報紙《歐華聯合時報》,常常來往于溫州和意大利之間,從事貿易并開展兩地文化交流。“今年回鄉,看到溫州全城都在如火如荼搞綠化,我們也很想積極參與,但苦于人在異鄉,現在有了網絡認綠,就好辦了。說真的,希望溫州的環境越來越美。”
在廖宗林的動議下,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歐洲華人華僑社團聯合會、羅馬華人華僑聯合會各自認養了10棵樹木,溫籍華人華僑將這30棵樹木命名為“思鄉林”。廖宗林表示,下次回到家鄉,他們將會到實地去看看“思鄉林”。
趙碧是在該系統的網絡認養第一人,認養的是溫州生態園梅影坡的3棵樹。趙碧說,自己經常跑國內外,通過網絡平臺認養樹木,不管身處哪里,她都可以關心樹木的成長,寄托對家鄉的思念。
市民認捐愛心樹
盧一凡在溫州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工作,看到媒體上公布的認養綠地和樹木的消息,想為單位認養50棵銀杏樹。“我們想通過網絡認綠,為溫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出一份力。”
前天,盧一凡來到白鹿洲公園實地查看樹林,已經種下半年并成活的銀杏樹張開了綠色的手掌,有不少還掛起了果實,惹人喜愛。盧一凡在這里又“相中”了一棵枝繁葉茂的銀杏樹,她決定為在無錫上大學的女兒鄧臻迪認養。她拍好了照片給女兒看,女兒支持母親,當晚就“拍板”拿出800元終身認養。
鹿城區的離休老干部們要在白鹿洲公園認養200棵松樹、銀杏,命名為“鹿城區離休老干部林”。截至今天,44位離休干部已經認捐了5.65萬元,接近募集目標。
慈善老人鄧洪如拿出2000元要求認養25棵樹木,他認真寫下認養寄語:一代代人種下去,綠遍溫州!
五千公益樹待主人
溫州市自去年開展“六城聯創”以來,大力推進城市綠化建設。截至今年6月,市區新增綠地面積408.5公頃,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新增2平方米。為了讓更多市民參與綠化行動,溫州市研發建成了“我為溫州添綠”城市綠地網絡認養系統。
此前溫州市還出臺了《城市綠地認種認建認養管理辦法》。根據《辦法》,這種以捐資助綠、以資代勞的公益行為確定由園林管理部門組織實施,認種認建認養者進行監督,綠化養護費用以相關部門發布的養護定額和市場指導價為依據。根據認養年限的不同,認養經費也有所差別。
鹿城區老干部局工作人員許剛告訴記者,通過網絡認養,可以廣泛發動市民參與進來,大家都很歡迎。
目前,溫州生態園梅影坡、景山公園茶花園、楊府山城市公園、白鹿洲公園等網絡認養點已建成。溫州市今年將推出4992株公益樹進行網絡認綠。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溫州:預計永嘉原野園林節后迎來賞梅熱潮
溫州永嘉原野園林梅花節后盛開,預計迎來賞梅熱潮。【詳細】
檢驗濕地質量的標志物種中華秋沙鴨光臨溫州
新年伊始,記者從溫州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以下簡稱“溫州野鳥會”)獲悉好消息——15只“國寶”級中華秋沙鴨,近半個多月來相繼在溫州境內被溫州野鳥會和浙江野鳥會的會員們發現,會員們也及時用影像記錄下了這些中華秋沙鴨的倩影。【詳細】
溫州世紀公園深受歡迎 高顏值公園背后有著怎樣的匠心
作為溫州打造城市中央綠軸區塊的重要工程,備受市民關注的世紀公園已于本月15日整體開園。截至昨日,開園時間已有一周,盡管近段時間受臺風影響溫州天氣狀況不佳,但世紀公園自開園以來一直深受市民歡迎,截至昨天觀園人數已近1.4萬人次。【詳細】
溫州植物庫再添新成員 烏巖嶺發現“日本金腰”
日前,有著“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之稱的泰順縣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內,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個陌生植物品質種,經過專家鑒定為“日本金腰”,這個發現,為我市植物庫再添一名新成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