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詢中心邀請,我園科普教育組王西敏在南昌為江西保護區進行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培訓,包括江西南磯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南風面省級自然保護區的30多人參加了培訓。此次培訓,是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提升保護區能力建設項目的一部分。
王西敏講解了環境解說理論基礎以及在國際鶴類基金會解說經驗、植物園的科普教育以及科普標識設計要點等,特別詳細介紹了植物園四大科普品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經驗,并針對保護區的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我園開展的“烏蘭魅影——夜游植物園”、“大手拉小手——科研和科普工作相結合”和“觀鳥——自然觀察體驗”等案例,對保護區內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提供了建議。在培訓會后的評估環節中,這些內容均被評為“收獲很大”。
同時受邀培訓教師有來自臺灣荒野協會的資深環境解說師黃麗錦,她對如何進行自然觀察、解說活動設計規劃等方面做了介紹。荒野協會的自然體驗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重視積累和記錄,對我園的科普教育開展和科普工作人員素質提高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目前荒野協會一直在大陸幫助全國大學生綠色營開展自然體驗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目前國內保護區逐漸重視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開展針對社區和游客的環境教育活動,但由于人員和教育背景的諸多因素,基礎相對薄弱。去年以來,我園科普旅游部工作人員先后應邀在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舉辦的兩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持續發展培訓班”、云南省林業廳舉辦的“云南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教育培訓班”、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解說培訓班上授課,把我園的環境教育經驗傳播給更廣泛的群體。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gops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