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年)全文
目 錄
第一章 總則. 3
第二章 發展目標與城市規模. 4
第三章 空間發展指引. 4
第四章 現代服務業建設規劃. 7
第五章 先進制造業與研發轉化基地建設規劃. 9
第六章 會展、體育和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10
第七章 綜合交通規劃. 12
第八章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 特色空間建設規劃. 18
第九章 住房建設規劃. 20
第十章 衛生、養老和基礎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23
第十一章 市政工程建設規劃. 26
第十二章 綠化體系建設規劃. 29
第十三章 地下空間開發與利用規劃. 31
第十四章 城鄉統籌建設規劃. 32
第十五章 綜合防災規劃. 33
第十六章 實施保障措施. 40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規劃編制目的
發揮城市規劃的先導作用,明確“十二五”期間城市建設的重點,確保《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各項建設任務的空間落實,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監督管理。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劃。
第二條 規劃的作用和地位
本規劃是《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城市建設領域的細化和落實,是對城市近期發展建設進行控制和指導的法定依據。
第三條 編制依據
1、 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視察天津重要講話
2、 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3、 《城鄉規劃法》
4、 《城鄉規劃編制辦法》
5、 《天津市規劃條例》
6、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
7、 《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修改(階段成果)》
8、 《天津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第四條 規劃期限和范圍
本規劃期限為2011年至2015年。
本規劃的范圍為天津市行政轄區,陸域面積11919.7平方公里。
第二章 發展目標與城市規模
第五條 規劃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國家對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戰略部署,落實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率先發展。
突出“高端、高新、高效”,促進城市功能、高新產業、交通體系等的進一步提升。
突出“低碳、低耗、低排放”,促進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
促進宜居與宜業協調、城市與鄉村協調、市場調節和政府保障相協調。
第六條 城市近期建設目標
城市功能顯著提升,城鄉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獨具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第七條 城市規模
1、人口規模:2015年,天津市規劃常住人口約1600萬人,城鎮化水平90%,城鎮人口約1440萬人,農村人口約160萬人。
2、用地規模:2015年市域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在1950平方公里左右。
第三章 空間發展指引
第八條 全市空間發展指引
落實2006年批復的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一軸兩帶三區”的城市空間結構和2008年制定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所提出的“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城市空間布局思路,本次近期建設市域空間發展布局思路是:“雙城提升、軸向集聚、兩帶延伸、南北生態”。
1、雙城提升:提升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區域服務職能和城市載體功能,提高服務和輻射能力。
2、軸向集聚:發揮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津濱發展主軸集聚,基本建成津濱產業軸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整合海河中游發展用地,為大項目落戶提供空間。
3、兩帶延伸:基本建成“東部濱海發展帶”和“西部城鎮發展帶”。以新城、重點產業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周邊地區,全面提升天津城市實力。
4、南北生態:強化對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地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區、“七里海—大黃堡洼”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區,天津南部“團泊洼—北大港水庫”濕地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區的保護力度。
第九條 濱海新區空間發展指引
濱海新區按照“核心提升,全面推進”的空間布局思路,落實國家對區域發展的各項要求,使濱海新區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帶動天津發展、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加快完善中部產業帶建設和更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依托大飛機、大火箭等重大工業項目,積極延伸產業鏈,積極吸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研創新基地的建設,到2015年,基本完成空港經濟區、開發區西區、濱海高新區、塘沽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同時促進開發區東區等已有園區的用地更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2、建設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和臨港經濟區等,構建“北輕南重”的產業空間格局
規劃建設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等,促進濱海新區區域服務職能的發揮。規劃建設臨港經濟區、南港工業區、輕紡經濟區等,重點引進重型裝備、糧油加工、石油化工、現代冶金等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濱海旅游區等北部休閑產業區,基本建成國際性旅游目的地。推進中新生態城建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設宜居生態示范新城。
3、調整優化居住用地布局,實現職住平衡
結合產業區的建設,規劃建設中新天津生態城、濱海欣嘉園、中部新城南組團和北組團和南港生活區等,調整優化居住用地布局,實現職住平衡。
4、嚴格保護重點生態空間以及建設綠化廊道
對貝殼堤、北大港水庫等重點生態空間進行重點保護,同時建設生態綠化廊道和區域綠地。
5、做好“十三五”期間用地整理和儲備工作
重點加強漢沽、開發區、塘沽、大港等老城區的城市更新,適時搬遷濱海新區內對城市有一定污染石化冶金企業,為“十三五”的進一步開發做好用地整理和儲備。
第十條 中心城區及環外地區空間發展指引
中心城區和環外地區按照“南優北拓、西聯東進”空間發展思路,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功能,提高服務和輻射能力,建成經濟繁榮、設施完備、社會文明、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標志區。
1、引導城市彈性空間結構的形成。重點建設小白樓主中心、西站地區、天鋼柳林地區的“一主兩副”城市中心,積極發展商務辦公等高端功能,成為天津高端服務業的核心,同時引導城市彈性空間結構的形成。
2、推進北部地區發展。重點建設北部新區、京津公路地區和雙青新家園等地區,推動北部地區公共服務、居住、環境等品質的提升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3、進一步優化南部地區。重點建設文化中心周邊地區、梅江會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區和大寺新家園等地區,發展會展會議、高端商務等職能,成為帶動中心城區和服務區域的核心。
4、加強與西青地區一體化發展。重點建設天拖地區、侯臺地區、中北鎮、華苑產業園環外部分等,充分發揮地域和人文優勢,加強資源整合,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創意產業等,提升環境建設水平,引導中心城區內人口和產業向外圍地區的有序疏解。
5、加強與東部地區聯系。依托天鋼柳林地區,重點建設張貴莊地區和中國國際會展中心,實現城市功能和人口的有序疏解。
第十一條 外圍區縣空間發展指引
外圍區縣按照“新城集聚,以點帶面”的空間發展思路,承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人口和產業的疏解,提高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實現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
1、提升新城輻射能力。提高新城的公共設施建設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提高新城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同時,提升新城的交通、市政和環境的建設水平,改善城鄉面貌。
2、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區縣實力,規劃建設示范小城鎮、區縣示范工業園、農業產業園,實現三區聯動,全面統籌城鄉發展。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安徽省發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編制要求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全省817個省級中心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原則上7月底前完成。規劃基本要求應納入村規民約,在村內展示規劃成果,確保讓村民【詳細】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天津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三年內打造成津郊支柱產業【詳細】
天津市農委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
日前,天津市農委主持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來自中國農科院、天津社科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農科院、天津農學院、天津市委黨校等單位的專家,圍繞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時代對三農工作的新部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