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重大科技專項“牡丹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獲成效
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牡丹產業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實施兩年來,在牡丹快速繁殖、容器栽培、切花技術、產業化等四個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制定牡丹產業化生產省級技術規程及標準4項,有力地促進了河南省牡丹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牡丹快速繁殖技術研究取得新突破。對姚黃、烏金耀輝、青龍臥墨池、首案紅等20個品種進行研究,通過“集中沙藏、隨接隨種”等技術創新,初步制定牡丹快速繁殖技術規范,建立牡丹嫁接苗標準化示范基地3個,使牡丹嫁接成活率由72%提高到85%。
二、容器栽培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針對不同的牡丹品種,研究制定牡丹容器栽培(促成)技術規范,實現了牡丹四季移栽,改寫了“春種牡丹十年不開”的歷史,并且促成栽培的質量得到大幅提升,花蕾由2.5cm增加到3.8cm,葉片由3.5片增加到5片,觀賞效果顯著提高,供應國際盛典的“奧運牡丹”、“世博牡丹”就是典型的成功范例。
三、切花技術研究取得新提高。在深入研究切花品種的貯藏特性、牡丹開花和衰老期間糖代謝機制以及內源激素變化機理等的基礎上,以洛陽紅、胡紅、銀紅巧對、虞姬艷裝、彤云等10個牡丹品種作為試驗材料,建立了牡丹切花技術體系,使得牡丹切花貯藏突破150天,并在2009年9月舉辦的第七屆花卉博覽會上大放異彩,洛陽紅和紅金蕊榮獲牡丹插花類2項金獎。
四、產業化帶動取得新成績。通過專項的實施,建成了國內品種資源最全的牡丹資源圃,擁有品種1060個;建立牡丹嫁接苗基地3個,嫁接牡丹品種85個,共35萬株,輻射帶動洛陽牡丹產區發展牡丹嫁接苗150萬株;建成展覽館面積1200平方米的洛陽國家牡丹四季展館;建立分株苗基地3個,生產苗株22.5萬株,輻射帶動洛陽近郊發展牡丹5233畝,全市新發展環市區花卉苗木8300畝,新增經濟效益2450萬元。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長白山高山牡丹園即將開園迎客
受冷空氣影響,今年長白山高山牡丹花的盛開期延遲了一周左右。【詳細】
天津:8000株牡丹“水上”盛放
天氣轉暖,水上公園牡丹園內的牡丹花悄然開放,爭奇斗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賞花。【詳細】
河南:牡丹花開爭艷 洛陽牡丹園進入盛花期
洛陽市區各牡丹觀賞園整體進入盛花期;市郊各牡丹觀賞園早開品種陸續進入盛花期,中開品種漸次開放。【詳細】
武漢東湖牡丹花會3月18日開幕
東湖牡丹園已舉辦十二屆牡丹花會,2017年3月18日,第十三屆東湖牡丹花會將拉開帷幕。東湖牡丹園從2017年開始納入東湖旅游年票范疇,持東湖年票的游客可以多次游玩東湖牡丹園。【詳細】